欧公故里文脉长(图)
恩江古城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这是文坛宗师欧阳修对故乡永丰的深情;
“90多年前,我们的父辈就从这里出发,跟着共产党,跟着毛泽东,万水千山,为了民族救亡,为了民族解放。”这是金一南教授对永丰的崇敬。
穿过历史风云,走过峥嵘岁月,且看——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从“古庐陵”到“今吉安”,欧阳修高擎的“文章节义”大旗飘扬在传统文化长廊里,成为一代代人心中的图腾。
沙溪是永丰县的一座古镇,这里是欧阳修一生深深眷恋的故乡。传统文化闪耀光华,红色印迹弦歌不辍。永丰县,北宋至和元年(1054)建县,这是一块飘散着千年墨香的文章圣地,也是一片充满着历史荣光的红色热土,孕育了一代文宗欧阳修等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郭林祥上将等9位共和国将军,是庐陵文化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央苏区全红县。
一座古城的涅槃
在永丰,要说起哪里最值得游客打卡,当地人大多会推荐恩江古城。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认定,这里是江西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结构清晰、出土文物较丰富的明清古县城城址。
恩江古城雄踞赣江支流——恩江河畔,历来为永丰县治所在地,自古依托水运商贸繁华,人文荟萃。其“鱼骨”状分布的下西坊街、河湾街、汤家巷、宋家圈等主街支巷四通八达,染布店、理发店、裁缝店等传统商号星罗棋布,篾器、木器、铁匠等手工作坊鳞次栉比,经百余年风雨而留存至今的龙王庙、状元楼、报恩寺塔、刘绎状元府等文化遗存更彰显出永丰悠久的文化底蕴。
至现代,恩江古城老态渐显,设施落后、环境杂乱、城中村丛生等问题日渐暴露出来,曾经最繁华的区域被杂乱拥塞的环境所遮蔽,成了县城最古最旧的一个片区,沦为城市遗憾。
古城待保护,民生盼发展,如何寻求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恩江古城位于永丰县城核心区,如果将周边地块出售给地产开发商,财政收益可达五六个亿,但是我们选择让利于民,还利于民,对古城进行保护性重建,为千年古县留下文化之魂。”永丰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兼顾古城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和谐,但前提是保护,保护古城遗址,传承古城文化。
追其根、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
从2018年开始,永丰县对恩江古城进行保护性修建,以“梦回大宋·遇见欧阳修”为主题,打造永叔公园欧公文化区、状元府文化园古城遗址文化区、下西坊街民俗文化区、永叔路美食文化区四大板块,持续创新以欧阳修文化、状元文化、非遗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全景式展现宋代永丰繁荣的商贸市井和庐陵文化先贤欧阳修的传奇故事,大到一城、一街、一景,小到一砖、一树、一灯,都力求精细化、优质化,守好“老”的文脉和底蕴,拓展“新”的内涵和意境。
一朝嬗变,盛世重光自此始。而今漫步恩江古城,满目繁华,花灯如昼,可赏“诗词歌赋”、可观“恩江烟雨”、可品“江南佳肴”,古城是文化遗产,也是生活家园。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特色文化街区,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60亿元。
一条红路的打造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在永丰龙冈大捷后满怀豪情写下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光辉诗句。
永丰是革命老区,是工农红军取得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的主战场,是红一方面军举办首届赤色体育运动会所在地,流传着活捉敌军师长、缴获半部电台等英雄事迹,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永丰县高起点编制《永丰县红色旅游专项规划》,高标准实施红色文化提升改造工程,对龙冈畲族乡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对君埠乡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黄竹岭指挥所等红色历史遗址进行修复规划设计,对藤田镇老圩村、龙冈畲族乡万功山村等省级红色名村进行重点规划建设,倾心打造了一条以“反第一次大‘围剿’”为主题,以“恩江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藤田老圩军运会摇篮——龙(冈)上(固)君(埠)红色旅游集聚区”为主线的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红色是革命的脉搏,红色是振兴的力量。永丰“红路”的建设,让原先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了30多个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开发了10余种本土红色教育培训课程,力求真实还原反第一次大“围剿”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游客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这条红路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红色引擎”,串联起“庐陵文化重要发祥地”恩江古城、“军运会摇篮”藤田老圩、“红、蓝、绿”三色龙冈、“千年文脉圣地”沙溪古镇等文化板块,形成了一条“点上有故事、面上有风景、线上有体验”的精品示范线路,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美了乡村、富了脑袋、鼓了口袋。
一条“红路”连接古今,既是对历史的敬仰,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一个社团的坚守
“青青草,三春晖,画荻教子慈母情。青青草,三春晖,祭而丰不如养之薄,天下大德慈母心……”今年5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文化自信班在永丰开展情景教学课,永丰县欧阳修文化艺术团编创并演绎的《泷冈颂》节目获广泛好评,引发学员们的强烈共鸣。
永丰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故里,欧阳修一生虽然只有两次回到故乡,四岁时随母回乡葬父,四十七岁时扶母灵柩还乡,但是他生命的根须在永丰沙溪。至今,欧阳修为哀悼父母而手书的《泷冈阡表》碑刻还完好保存在沙溪泷冈西阳宫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传承弘扬欧公文化精髓,2017年,永丰县黄绵谨、陈万福、高禄忠、王武芳等民间有识之士,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自发创建了永丰县欧阳修文化艺术团,下设合唱队、舞蹈队、乐队、吟诵队,以及艺术委员会,成员来自全县教师、干部、学生、群众等,大家自带乐器、自筹资金,利用休闲时间编创排练节目,利用节假日组织公益演出,大力宣传欧阳修文化及永丰本土红色文化。
“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传承好欧公文化。”“《六一居士传》这个节目还要多排练、多练习,特别是合唱队和乐队。”“要像前年那样请些省市的专业老师来培训,提高艺术水准,争取走出县门,赴外演出。”在永丰县欧阳修文化艺术团排练中心,社员们排练节目之余,经常交流意见,彼此加油打气,畅想艺术团的未来。目前,艺术团共发展社员120余人,编创欧公主题等本土文化特色节目45个,开展公益演出活动50余场,志愿服务观众50多万人次,获评江西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
一花引来万花开。如今在永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各类文化社团,一支支活跃在永丰城乡基层的文化队伍,上为政府分担,下为百姓添乐。“在欧阳修文化艺术团的影响和带动下,永丰县涌现出各类文化社团18个,社员3千余人。上到重大展演,小至街区活动,到处都有这些社团的影子,大家召之即来,来之能演,一个个感人故事令人泪目,一个个精彩节目让人称赞。”永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道。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永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历久弥新,薪火相传的精神滋养着永丰人民,在这些文化印记的沁润下,文明新风吹遍城乡,文化活力澎湃潮涌,一个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正朝永丰走来。(张云长、全媒体记者范小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