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石堨

2024-09-03 09:02 阅读
中国水事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朱燕红将给我们介绍一项与婺源水文化有关的历史遗产——婺源石堨。

婺源石堨

水是婺源的灵魂,婺源的名字因水而立。据1936年版《辞海》记载:“婺源县,地近婺水,故名。”

“沿山一船婺溪行,山色苍苍溪水清。拟到黄州说风景,小茅篷底浪花声。”婺源的乡村依水而兴。

婺源人不仅以水之“善”的自然之道涵养万物,还将衣食住行都妥妥帖帖地“渗入”水中,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婺源人就地取材兴建的石堨(è)。

堨,是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也称石堨。它一般修建在河流较窄、水位落差较大的地方,以坚固岩体筑坝,拦截水流,提高水位,用以灌溉或者提供水源。

婺源石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至唐宋元时期,大批北方士族迁入,婺源石堨得到广泛开发。直至明清,婺源石堨进入兴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农业发展,保障水源工程安全,婺源在前人基础上大力兴修石堨工程。截至2023年,婺源县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游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共计2052座,数量之多世所罕见。

“罕见”之外,还有惊奇。婺源石堨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规模和工艺等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垒石技艺的高超之处。

在设计上,婺源石堨遵循“深淘滩、低作堨,宽砌底、斜结面”的设计思路。蓄水期阻拦泥沙,冬修期淘沙补田,一则可以保障耕地肥力,二则能减少山区上游水土流失。

在施工上,婺源石堨就地取材,以长短不一的块石交错布置,辅以片石、砾石和沙子填充夯实,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嵌入的块石、片石、砾石和沙子能够有效传递水压,保证了石堨在抵御千百年的流水冲刷后,仍然保存了较好的强度。

在建设规模上,婺源石堨依耕地大小而建,引水渠道较大,分水渠道规模较小,在有限的耕地资源条件下,实现耕地有效利用的最大化。

众多的石堨,组成了婺源奇巧的点缀。婺源之水就在这石堨之间泽被农田,默默地滋润着婺源——“中国最美乡村”。(作者丨朱燕红)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