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爽点”就收费?微短剧别再演“加钱”戏码

2024-09-11 20:02 阅读
北京晚报

剧情简单、爆点密集、连连反转……近几年,微短剧行业异军突起。然而,据报道,微短剧行业存在收费标准不清晰、价格不透明、诱导高额消费等问题,惨遭套路的不在少数。

据报道,有的微短剧未标明看完全剧需要多少钱,剧情一到“爽点”便戛然而止,诱导用户反复充值;有的在开通会员页面夹带自动续费条款,用户月月被扣钱却浑然不觉;有的充值页面上用小字标着“一经购买不得退换”,用户稀里糊涂地上了当,只能认栽;有的在用户充值后,内容缩水、剧集变短,甚至随意下架,毫无诚信可言。尤其是很多老人,既是微短剧的“铁粉”,又不熟悉手机操作,很容易让人忽悠,成为被割的“韭菜”。

“欲知后事如何,充值才能分解”,这样的做法既不厚道,也不合法。趁用户“上头”时跳转收费提醒,足够引人入“坑”,但时间一长,谁还甘愿付费、谁还会用脚投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并且要求经营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实现,不能人为给消费者全面了解信息设置过高的成本和障碍。微短剧诱导式收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为法律所不容。

微短剧耍的花招既不高明,也不新鲜。为留下用户,微短剧什么简单演什么,婆媳矛盾、霸总回归、千金归来等“口水剧”一大堆,创作者把精力几乎都花在了设计“诱饵”上,长此以往,用户就会审美疲劳,微短剧行业也很难有长远的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预计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对微短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有序发展而不是乱象丛生,提供更优质的内容而不是更隐蔽的收费陷阱。微短剧从业者、平台都要爱惜羽毛,不因为自身短视葬送短剧的发展之机。

把用户当“唐僧肉”,无异于漏脯充饥;设套路乱收费,无异于饮鸩止渴。微短剧是朝阳产业,千万别打错算盘,最后得不偿失、满盘皆输。(李霞)

 

编辑:吴梦婷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