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024-09-14 00:01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郭亚珍 太原市太航医院

  在孕期,准妈妈们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孕期并发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孕妇更好地了解、认识该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此类型不伴有尿蛋白异常,即尿蛋白检测结果为阴性。

  (二)子痫前期至子痫

  1.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还伴有随机尿蛋白检测至少为(++),或者虽然没有尿蛋白异常,但出现以下任一情况:(1)血小板减少;(2)肝、肾功能受损;(3)肺水肿;(4)新发头痛或视觉障碍。

  2.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期伴有下述任一表现:

  (1)收缩压大于等于16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2)血小板减少;(3)肝、肾功能受损;(4)肺水肿;(5)新发头痛或视觉障碍。

  3.子痫: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三)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产后12周后。

  (四)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女性妊娠期前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蛋白尿明显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出现血小板减少;出现肝肾功能受损、肺水肿、新发头痛及视觉障碍等严重表现。

  二、如何监测血压

  (一)定期测量血压

  准妈妈们在孕期需要重视血压的监测,一般从妊娠早期开始,可在每次产检时测量血压。对于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比如年龄大于35岁、身体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等,更应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为早期诊断和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二)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最好使用经过校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种血压计操作方便、测量准确,适合孕妇使用。在测量前,孕妇应休息5~1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测量时,孕妇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确保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将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最后,按下血压计的启动按钮,等待测量结果,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或移动手臂,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记录血压值

  每次测量血压后,准妈妈们应认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和测量时间,这样可以方便医生了解血压的动态变化。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母婴的健康安全。

  三、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一)高危因素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较高。肥胖也不容忽视,体重指数(BMI)大于30kg/m2的孕妇更容易患上子痫前期。若有高血压、子痫前期家族史,孕妇的发病风险会增加。多胎妊娠的孕妇,比如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发生子痫前期的概率较大。既往有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也较高。此外,孕期因素如孕期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也可能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

  (二)预防措施

  首先,定期产检至关重要。准妈妈们应按时进行产检,以便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迹象。医生会进行血压、尿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其次,要保持合理饮食。孕期应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高脂肪、高糖食物。适度运动必不可少,在医生指导下,孕妇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增强体质、降低血压。孕期应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增长过快,肥胖孕妇应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压力,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四、结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准妈妈们应充分认识其危害,了解其分类、监测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