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禁止泡方便面”,问题怎么解?

2024-09-24 05:43 阅读
光明日报

外出旅游时,您有在景区吃泡面的习惯吗?9月20日,有游客发视频反映,在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因吃自带的泡面时被工作人员阻止,原因是“泡面汤水会污染环境”,但景区却在出售22元一碗用水泡的热干面,还有环卫工将食物汤汁随意倒入草地。9月21日,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回应称,游客反映情况属实,景区已责令经营企业停业整顿,对违规环卫人员给予停岗培训教育。

坦率地说,这名游客发视频的直接原因,与其说是对景区禁止泡面的规定不满,不如说是对景区“双标”的做法表达质疑。此事也将“景区禁止泡面是否合理”这一话题再次拉入公众视野。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比如黄山景区早在2006年就发出《关于禁止出售方便面的紧急通知》,要求辖区各经营单位、承包经营户立即停止销售方便面,并明确了对违规者的处理办法。2023年,有游客反映,黄山景区规定不能以任何形式给游客提供开水泡面。再比如,2018年,九寨沟景区发布公告,九寨沟景区灾后重建期间,将严禁方便面、方便米饭等路餐带入景区。

至于原因,保护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是主要考量。比如亚丁属高海拔山岳型自然景区,生态极为脆弱。面对争议,黄山景区也曾解释称,盒装方便面食用后的残羹与汤包料,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土壤盐碱化,黄山松等植被破坏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游客在吃完泡面后随意丢弃垃圾和食物残渣汤汁,也会给景区的干净整洁和卫生管理加大难度。景区出于环境维护和生态保护的目的,禁止泡面进入,有一定的合理性。很多游客对此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但问题是,泡面对景区造成的影响,是否已经达到了需要甚至必须一刀切禁止的地步?这背后的本质问题,是景区作为公共场所和服务机构,应该秉持怎样的服务意识,提供怎样质量的服务。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9月21日,九寨沟景区回应媒体时表示,目前景区已没有禁止游客携带泡面的规定,只是出于环境保护考虑,仍不提倡。这种转变或许透露出一种现实:对于部分景区来说,倡议、引导不在景区泡面可以,全面禁止实在还不至于。即便出于特殊原因要暂时禁止,也应当在条件满足后及时解除限制。

泡面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食物,是很多人出门在外的首选,在景区泡面食用再正常不过。而且,部分游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有时候也与景区的管理不到位有关,比如是否安排了足够的环卫人员清理打扫?是否设置了足够的垃圾桶等设施盛放垃圾?是否可以划定一些区域集中安排游客泡面?景区自身的餐饮服务是否丰富多样、价格合理,可以满足游客需求?此次事件被曝后,稻城亚丁承诺将为自带方便面的游客免费提供开水和场所,统一收集和规范垃圾处理。这种诚恳态度和处理措施,值得肯定。

总之,破解“泡面冲突”,景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之名一味靠堵,更不能只顾自己的管理方便,而忽视游客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有专家建言,景区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教育、增加配套设施、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完善执行标准等,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与质量。如果景区在这些方面都尽到了最大努力,相信泡面难题也将大大改善。

近几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各地为了发展旅游业可谓花式“卷”,这已经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文旅景观。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游客们也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未来旅游业的竞争只会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语境下,泡面事小,折射的“待客之道”事大。景区唯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尽力满足游客体验,才能持续赢来八方游客,以人气和口碑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汪灿)

 

编辑:陈笑笑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