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南昌竟然有过这么多名字

2024-09-24 08:54 阅读
江西档案

位于江南地区的南昌由于地踞章江,为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故以“南昌”为名。除此之外,在2200余年的历史里,南昌城还有灌城、豫章、宜善、钟陵、隆兴、洪都等称谓。下面我们一一进行梳理。

上世纪二十年代,位于南昌城内东南隅的东湖公园

定名为灌城与一位将军有关。《史记》记载,西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后,汉将灌婴追斩项羽,率军进驻南昌一带,正式设置豫章郡和南昌县。次年,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寺附近修筑了一个方圆十里的土城,俗称“灌婴城”,简称“灌城”。

但直到今天,对于灌婴城到底由谁所筑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陈婴筑城,还有人说是时任九江郡的罗珠继灌婴而筑城。历史未能就此给出定论,但对于“灌婴”一名的存在却毋庸置疑。

关于“豫章”一词缘起,历史上有两种说法。《汉书·地理志》与《水经注》中有“赣有豫章水”“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北源最远,故独受名焉”等记载,有学者据此认为豫章之名跟水有关。

另外,“因树得名”的观点则关注学者较为集中。《史记》记载,灌婴筑城后,因为城池所在地长着很多茂盛的豫章树,汉高帝因此命名,定灌婴城为豫章郡地。

无论“豫章”是“由水而来”还是“因树得名”,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拥有的第一个名字无疑便是“豫章”。后来,区划上的“豫章”范围缩小,逐渐成为大致等同于今南昌市的区划范围。再后来,作为正式区划名称的功能渐趋消失,“豫章”只是南昌的别称。

在南昌历史上,还有过宜善、钟陵等名称,但时间都十分短暂,即使“老南昌”也未必熟悉。公元9年,王莽篡汉。元年伊始,他便将豫章郡易名为九江郡,南昌县易名为宜善。16年后,王莽政权被推翻,宜善之名也被废弃。唐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为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曾将豫章县改名为钟陵县。

同样不为人熟知的南昌旧称还有隆兴。据史料记载,南昌“隆兴”一名始于宋代,宋孝宗时将洪州升为隆兴府。元朝沿袭宋代建制,改置隆兴路。

隋朝建立后,南昌以境内西部的“洪崖”而得郡名,自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改豫章为洪州后,南昌历史上多有洪州或洪都之称,王勃《滕王阁序》中就有“江南故郡,洪都新府”的语句。从隋朝至宋朝,南昌先后共有四次“以洪崖所在改为洪州”,前后共五百余年。

直到今天,说起洪都,人们都会把它同南昌联系起来,足见洪都之称在南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今的南昌,也依然保留着洪都大道、洪都宾馆、洪城大市场等名称。

 

编辑:陈笑笑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