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不准家长“说坏话”,教育岂不成了“笑话”?
近日,广东揭阳普宁一学校校长在家长会上告诫家长: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敢对摄像头乱说话,那是自掘坟墓。9月23日,普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经核查后情况属实,已对该校长作出停职处理,要求其做出书面检讨并向家长道歉。(9月23日九派新闻)

从现场的照片来看,一张PPT页面上要求爱校教育要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绝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简而言之,就是“校丑不可外扬”,家长必须无条件站在学校这边,自觉维护学校的声誉,强烈反对说学校的坏话的人。
然而什么是“坏话”?如何界定呢?倘若有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刻意歪曲和抹黑学校,毁坏学校的声誉,这样的坏话人们自然会主动群起而攻之,甚至是相关执法部门也会追究其责任。但倘若是学校的确存在问题,家长为了维护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利益,在反馈无效的情况下,将学校的问题公开出来,这样的坏话难道也应该群起而攻之吗?
以涉事校长此前的态度来看,显然是抱着一刀切的态度在进行警告。即不管家长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是关于学校的负面信息,就应该闭口不谈。然而事实却是,刻意抹黑和反馈问题都属于“说坏话”,但二者却存在本质的区别。对于能够客观反馈学校问题的“坏话”,不仅应该允许家长说,更应该鼓励家长说,这样才更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进。反之,学校倘若只在意面子,而不注重里子,最终只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在家校共育的大背景下,学校需要摒弃听不进“坏话”的鸵鸟心态。前段时间,广东一所学校的反对校园欺凌承诺书上,出现“若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坚决不拍照、不录视频”的内容。通过禁止拍摄来反对校园欺凌,这样自欺欺人的治理方式引发公众的谴责。现如今的不准家长说坏话事件,是显然没有吸取此前的经验教训。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不能只把掩耳盗铃的道理讲给学生听,自己却因为过于精明反倒陷入了糊涂。
今年五月份,教育部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其中特别提到建立监督曝光机制,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畅通并公布规范办学举报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受理渠道,广泛接受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毫无疑问,加强监督力量建设已然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办好教育的必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强行要求家长一同捂盖子,不允许家长说学校坏话,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只是暂时掩盖了问题,甚至是在掩盖的过程中积累问题。
归根结底,不准家长“说坏话”,这样的教育恐怕是个“笑话”。这既侵犯了家长的基本权益,也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不管怎么说,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而是应该听得进刺耳的坏话,抱着知不足而后进的心态不断改进。与此同时,家校之间也应该始终平等交流,为对方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教育之大,正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让家长多说些有益的“坏话”,应该当作好事来看。(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