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千年窑火 兴旺不熄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瓷器的代表,那么景德镇瓷器可以称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景德镇瓷器发展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瓷都”,曾为皇室制瓷长达900余年的景德镇早在唐、宋时期就与五大名窑争奇斗艳,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陶瓷之都。
景德镇陶瓷发展开端
东汉
史料记载,景德镇瓷器始于汉室,在汉代,这个地区已经在商周原始瓷的基础上,烧出有釉的青瓷器。

东汉青釉瓷
六朝
东晋景德镇名为新平镇,工匠赵慨,对景德镇陶瓷工艺进行改革,被后人称为“制瓷师主”。
隋朝
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

隋青瓷八系莲花罐
唐朝
景德镇当时又名昌南镇,制瓷者陶玉、霍仲初所制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被称为“假玉器”,令昌南瓷闻名天下。
五代十国
考古发现大量景德镇五代窑址,分布甚广,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 · 景德镇名字来源
宋真宗皇帝要求景德镇烧造御器,并在瓷器底部书“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元 · 青花瓷的诞生
元代是景德镇创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景德镇成功烧造了青花瓷,标志着青花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水准;还有釉里红瓷,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开辟了由素瓷转向彩瓷的新时代。
明 · 瓷都的诞生
明代,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器厂,景德镇真正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瓷都。
清 · 瓷器发展日臻完善
清代由内务府主管御窑厂,派专人驻景德镇监督制瓷生产。康熙时期有两大著名的官窑,即“臧窑”和“郎窑”。
臧指臧应选,工部虞衡郎中,在景驻造时间最久,按习惯称呼,将此时期御窑瓷称“臧窑”。臧窑以单色釉为成就最大,尤以鲜红(豇豆红)为最著。郎指郎廷极,康熙年间(1705~1712)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其中烧制郎窑红最为盛名。
康熙对外来文化比较开明,于是大力引进画珐琅的技术,甚至在西方画珐琅用的油性颜料的基础上,研发了国产珐琅彩料,康熙晚期还创烧了粉彩。
雍正时期瓷器不同于康熙时期的浑厚古拙,总体造型风格精致典雅,胎体部分做工精细,壁薄体轻。
乾隆时期,景德镇的艺术瓷创制水平在康熙、雍正两朝积累的瓷器烧造技艺基础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