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度假”兴起 “3小时旅游圈”持续圈粉,专家:各地要重视优化旅游线路
周五下班后直奔北京西站,乘高铁2小时8分钟后抵达邯郸,晚上打卡特色小吃店;周六周日游览东太行景区、响堂山石窟,一日山水、一日文化;赶晚上的高铁回到北京,迎接新的一周……这是北京“90后”男生小王忙碌又丰富的周末生活。
近年来,围绕中心城市,以自驾、高铁为主要出行方式的“3小时旅游圈”圈粉无数。车程两三小时、为期两三天的“微度假”备受青睐。
“微度假”的兴起折射了旅游市场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哪些变化?
根据携程平台的数据,假期高铁出行订单中,出游半径约为361公里,较去年中秋、国庆假期前三日缩短近30%。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的中短途出游需求旺盛,3小时以内的高铁出游市场最为活跃。飞猪平台上,中秋假期国内租车预订量环比端午假期增长31%。

9月16日,游客在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府门前观看《开衙迎宾》仪式。新华社发(李俊生摄)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如今已成为网络“热梗”,为河北旅游“引流”。大数据客流统计显示,2023年,河北省是北京游客首选目的地,近40%的北京游客在选择外地出游时以河北省和天津市为目的地。
“我们希望依托京津冀及周边省份超大规模周末旅游客源市场,打造国内一流周末旅游产品、服务、环境,让游客把‘河北周末’过成‘河北节日’,畅享美好旅游生活。”河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7月23日,演员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公园剧场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 王民 摄

9月6日,铁路杭州客运段工作人员在G9505次列车上介绍杭温高铁沿线旅游景点。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还有“最后几公里”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快捷抵达后租车停车不够方便、景区承载力有限等令不少游客“吐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各地要重视优化“铁路+景区”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完善高铁站到景区的接驳;优化游客“热力分布图”,及时提醒游客分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游客出入效率等。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微度假”兴起体现出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依赖购物带来的旅游收入有所下降,精神娱乐消费需求增强。这就要求目的地提供的服务进一步同游客需求相匹配。除了高品质住宿需求,美食、艺术、社交、健康、娱乐、亲子互动等软性需求应受到关注,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面向未来,‘微度假’目的地还需花更多精力去建构并推广适应时代发展的旅游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进金融和产业资本、培育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当地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戴斌说。
编辑:李孟玲 审核: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