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节后综合征”,请收好这份“复活”指南

2024-10-09 07:53 阅读
当代江西

 

“窗外雨阑珊,真不想上班”。面对“节后综合征”,我们该如何回归“元气满满”呢?

 

作者 | 陶成

每当假期结束,“节后综合征”相关的话题便持续升温。比如刚结束的国庆节,有不少网友表示:假期走了,我的心却还在度假模式;还有网友说:一上班茶饭不思、身心俱疲。
的确,身心放松之后,回到繁忙的工作岗位,生理和心理上有些不适应在所难免。面对这种状态,我们又该如何回归“元气满满”呢?

 

“节后综合征”,有网友称之为“身体回归了,精神还在休假中”,通常发生在长假结束前两天或是结束后一周,指的是在假期或节日后出现的各种身体和心理不适,有着诸多症状。
比如,上班恐惧症。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在上班前,就从主观上排斥上班,一提到上班,“早起”“加班”“考核”等字眼就不自觉浮现在眼前,心中便翻腾出“十万个不情愿”,甚至产生焦虑;第二种是上班后,精神萎靡不振,头晕、无力、犯困,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气躁等情况。
再如,肠胃紊乱症。这种症状往往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节日期间,在气氛的烘托下,不少人放纵自己的胃,火锅、烧烤、海鲜、大鱼大肉轮番上桌,导致肠胃容易出现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经常伴有失眠、抑郁、头痛等心理精神异常,还有不少人会出现神经性厌食的情况。
还有,孤单思乡症。一夜之间,从亲戚朋友相聚一堂的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切换到工作学习的紧张、忙碌,只剩下工作群里“收到”两个字还在欢快地蹦跶,确实会让人有点“扛不住”,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不少人产生强烈的恋乡情绪。
不止于此,拖延熬夜症、起床困难症、手机沉溺症等也都是它的症状之一。不过,即便患上“节后综合征”也不用恐慌,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能被理解的负面情绪。
“窗外雨阑珊,真不想上班”。出现“节后综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外在因素来看,不是每一个假期都那么美好。一提到节假日,人们总会有“快乐”“愉悦”等印象。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不少人开开心心回到家,却因逼婚催生与家人发生争吵;还有人兴致勃勃地做好旅行规划,却因经历大堵车导致旅途异常坎坷;甚至有的出门旅游还不忘带上笔记本电脑,以免耽误工作,再加上调休机制、假日值班等外在因素,让他们的压力无法充分释放,于是就有了“放假了就像没放”的体验,甚至有“放假比工作日更繁忙”的感受。
从主观原因来说,有的人把“放松”变成了“放纵”。按理说,节假日应该是通过旅行、休息或是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远离日常工作的压力和紧张,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
然而,不少人一到节假日就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改上班的疲惫不堪,瞬间“满血复活”,有的熬夜通宵打游戏、看直播、追热剧,有的暴饮暴食、胡吃海喝,如此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打了人体生物钟一个“措手不及”,也就无怪乎身体和心理上会出现一些波动。
还有的人只有对放假的期待,没有对工作的规划。就像网友所自述的,从新年伊始就开始算好了每个节日的时间,每天放假的日子都可以倒背如流。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假期盼来了,但对于假期的规划却不甚合理。他们或是没有设置一个从假期回归到工作的缓冲期,抑或在节后不注重自我心理调节,故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时会感到紧张焦虑,以至于心烦气躁。
给假期“充值续费”是不可能的,尽快做好自我调适,更好、更快地恢复元气满满的状态,让学习、工作、生活回归正轨,才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规律作息。节后的疲惫多半是熬夜给的,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体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等,是对抗慢性压力和改善情绪的良方。
根据《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结合当前日照时间缩短的时令属性,最好是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睡早起,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会更好地顺应自然阴阳调节,促进身体机能的平衡。
此外,也可以利用20-30分钟来进行早操、慢跑、散步、打太极等较为舒缓的运动,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以此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放松、消除疲劳。
合理饮食。正如网友调侃的:如今的生活,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变成了“胖三斤”。节假日的烟酒无度、暴饮暴食不仅会让人体迅速“膨胀”,还容易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从而产生厌食、便秘等不良症状。
由此而言,破解“节后综合征”,保证三餐规律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多样化、科学搭配饮食,比如选择山楂、魔芋、草莓等养胃促消化、能促进肠道迅速排出毒素的食物,多吃些提供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的生菜、芥菜、胡萝卜、芹菜等新鲜蔬菜,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疏解情志。节后上班前几天,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岗在位不在状态,出工出勤不出力”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连续数天的身心松弛状态,惯性延长到了工作期间。
面对此类情况,可以预留一到两天的假期来恢复精力,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便于休假和工作科学衔接、平稳过渡。

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量,先安排难度较低的工作调节心理、找回工作节奏,逐渐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此外,工作之余‌听听音乐,也是一种有效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的方式。

 

编辑:汤吉宁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