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包退”难兑现却依旧招生!中公教育南昌校区被投诉

2024-10-16 15:25 阅读
大江网-新法治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实习生熊风雨 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强报道近日,南昌市民杨女士向本报反映,2022年,她在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花费2.75万元,分别报了关于“医疗卫生单位编制”和“三支一扶”的考试培训班,培训合同约定“考不上,费用包退”。随后,杨女士两项考试相继落榜,原先约定的全额退费却无法落实到位。

  记者在位于南昌市阳明东路的中公教育(南昌校区)实地采访了解到,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江西地区还有一些落榜学员未收到全额退费,中公教育总部在江西地区将近一年未下拨退费专款。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尽管中公教育因退费难问题投诉不断,但“不过包退”协议班仍在继续招生。

  对此,有法律界人士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教培市场上“不过包退”的经营模式尽快纠错,防止其继续对更多学员的错误引导及权益损害。针对以中公教育为代表的退费难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应化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提升解决问题效率。

  反映:收钱爽快退款难

  2022年4月17日,杨女士一次性缴纳2.09万元学费报名了中公教育“医疗卫生单位编制”考编培训班,并与其签订了培训协议。同年6月,杨女士在培训期间,向课程顾问表达了想同时报考“三支一扶”培训课程的想法,课程顾问提出可以更换培训班套餐,并向杨女士推荐了优惠后价格为2.75万元(包含学杂费500元)的培训课程。

▲中公教育位于南昌的办公场所

  记者通过查阅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发现,在双方沟通过程中,杨女士的课程顾问表示可以通过补交6600元差价进行套餐更换,“医疗卫生单位编制”或“三支一扶”任一考试通过退费1.35万元,如均未通过则全额退费。

  很快,杨女士补足差价,与中公教育签订了“2022年网校事业部江西网校——江西赣通学30000”培训协议。协议约定,若杨女士考试未通过,中公教育将在30至4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退还全额学费2.7万元。

  令杨女士没想到的是,她的2项考试接连落榜,中公教育却未能按照协议约定退费,后经反复协商,中公教育承诺将分10期退还2.7万元。但自2023年2月7日申请退费以来,杨女士仅仅收到了第一期的退费2700元。

  回应:总部停发退费专款

  从承诺一次性退款到协商分期退款,为何退款一拖再拖,最终戛然而止了?

  9月30日,记者来到中公教育(南昌校区),校方工作人员经查询,确认了杨女士目前退款停滞的情况。他告诉记者,中公教育江西地区没有退费的财务权限,所有的退费需要由中公教育总部下发,但自2023年下半年后,总部便没有再提供退费专款。

▲中公教育位于南昌的办公场所

  面对杨女士的问题,工作人员建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江西地区还有多少个“杨女士”在等待退款,工作人员表示不便透露。

  记者通过江西问政平台检索发现,在江西各设区市,都出现过中公教育不退费的问题反映,经过当地相关部门组织双方调解后,能成功退款的案例仅占少数,大部分都因中公教育总部资金不足,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事实上,在江西有不少落榜学员曾通过诉讼去讨要学费,然而这条路也并不顺畅。

  公开报道显示,来自贵溪市的中公学员小柯(化名)于2023年8月来到北京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中公教育,双方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协议,协议约定“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2024年5月起,每月20日前向柯女士支付2000元(最后一笔以实际剩余金额为准),直至付完所有退费为止”。直到5月27日,中公教育并没有按照协议退费,小柯随即提起强制执行的申请,目前正等待法院立案强制执行。

  记者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到,中公教育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自2024年以来已有36件执行立案,涉及黑龙江、云南、辽宁、江西等多个省份。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中公教育通过“不过包退”的协议班模式迅速占领市场。尽管收费比普通培训班更贵,但依然有不少学员欣然报名,这也为培训机构带来了大量现金流。

  可随着中公教育“不过包退”模式的日益扩张,也让其逐步陷入“退费”危机。今年7月1日,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中公严选”抖音直播间出面道歉,并表示:“给我们点时间,欠学生每一分钱,我们一定会还完。”

  10月8日,记者尝试联系中公教育总部的“400”客户服务热线了解情况,发现只能联系到手机归属地的中公教育分校,一位南昌地区专管退费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总部只处理起诉和仲裁成功的,不起诉虽然也会退费,但不知道具体时间,起诉有可能会退费更快。”

  对此,省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近两年省消保委已经关注到中公教育退费难的问题,曾经对中公教育江西分公司进行约谈,但收效甚微,“所有消费者签署协议的对象都是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需要由北京总部进行管理”。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局工作人员表示,退费问题归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统一管理。然而,当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相关科室的办公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调查:“不过包退”仍在招生

  在采访中,记者曾通过中公教育官网客服咨询2025年国考培训的相关课程,发现“不过包退”的协议班依然仍在招生,价格从2.18万元至3.48万元不等。

  在咨询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客服人员面对记者提出的能否成功退款的忧虑,如今却无信心作出准确的承诺,只能委婉地表示:“退费只是慢,但是会退。”

  前期落榜学员的退款仍在拖欠,协议班为何依然在继续招生?

▲2025年国考,中公教育依然推出“不过包退”班(图源中公教育官方客服)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末,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就浙江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罚款1万元。其中提及类似做法属未按约定故意拖延退款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此,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颜三忠认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负有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义务,不得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中公教育以“考不上,费用包退”来招收学员,在学员落榜后拖延退费,其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损害了学员的利益,涉嫌虚假宣传。在此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教培市场上“不过包退”的经营模式尽快纠错,防止其继续对更多学员的错误引导及权益损害。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约束。”颜三忠表示,整合考试辅导机构涉及的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等部门职能,需明确主要监管部门和相应监管责任,化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提升解决问题效率。

  为此,他建议,可以探索实施考试辅导机构在银行开立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通过缴存一定金额的风险保证金作为履行培训服务承诺和退费的资金保证,且不得用保证金进行融资担保,避免退费难情况发生,“有关部门还应及时清查和规范公考培训市场,打击虚假宣传,加强价格行为监管,让公考培训告别‘对赌’,回归理性”。

 

编辑:陈笑笑 审核:惟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