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2316“三农”热线织密农业服务网 从咨询小热线到为农服务大平台

2024-10-19 04:59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农业农村关键领域,权威信息显得愈发重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较窄,依赖于面对面咨询、农业书籍等,信息流通效率难以满足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江西12316“三农”热线(以下简称江西12316)为代表,公共信息服务向农村覆盖,信息化成果向农民惠及。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文

江西12316粮油专家孙明珠参与“田间移动直播课堂”

2015年,江西12316咨询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从话务员到咨询员

  种地有多少补贴?农作物生长缓慢怎么办?买到假种子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充满“泥土味”的问题,江西12316咨询员们化身数字时代的“田间顾问”,通过网络平台与农民朋友紧密相连。无论是政策解答、农技指导,还是反映投诉举报,“只要涉及农业,都可以联系我们。”江西12316咨询员邓汝楠表示。

  如今手机成了“新农具”,邓汝楠也多了一层身份——“12316微信客服”,完成从话务员到咨询员的转变,不再局限于语音交流。通过12316微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输入问题关键词即可查找相似问题的答案,“问专家”“查补贴”“微课堂”等功能也集成在这一平台。

  直播成了“新农活”,江西12316专家当起了主播,在网络平台这块“新农田”里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前我们会邀请专家进行线下培训,但可能只能覆盖到当地几十名农民。现在我们推出‘田间移动课堂’系列活动,以直播的形式开展指导培训,这样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江西12316主管缪书勤介绍。

  从“当任务”到争着干

  面对日益增长的咨询量,江西12316组建了一支覆盖全省由30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无偿为农民服务。谈及这支队伍的组建历程,江西12316水产组组长戴银根感慨道,一开始部分专家只是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优化遴选标准、引入积分机制等措施,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现在专家们都争着干。

  “我们挑选的都是熟悉一线的专家,他们本身就有项目在基层,顺手就能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当然,还需要他们热心公益,毕竟有时候晚上也会来电话。”戴银根就曾在深夜接到农户求助,面对螃蟹苗大量死亡的紧急情况,他迅速指导农户采取措施,有效减少了损失。提及此事,戴银根笑着对记者说:“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可能也是大家愿意当12316专家的原因之一。”

  穿上红马甲来到田间

  戴银根曾穿着红马甲,在田间地头拍摄了一期农业科普视频,当时附近有人围观,但没想到后续有很多农民找上门来。“他们看到我们在做的事情,就问这个‘红马甲’是谁,想来问一些问题,‘12316’这个品牌就这样推广开了。”红马甲成了江西12316专家们的标志,也是他们深入基层、服务农民的象征。

  后续专家们自发穿上了红马甲,通过拍摄农业科普视频、参与直播、下基层等方式,不仅传播了知识,更传递了温暖。红马甲成了农民心中的“定心丸”,只要看到它,就知道有问题可以找“12316”。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智慧农业与农业外经处副处长钟志宏表示,江西12316正积极筹备推出“江小农”AI数字人服务。未来,江西12316不仅将继续提供优质的咨询与指导服务,更将全面升级为一站式涉农服务平台,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体验。(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