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到底” —— B超引导下中线导管置入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史荣萍)重症医学科大多数都是年龄大、病种多、液体量多、血管硬化严重且需要持续泵入药物治疗的患者,即便是工作几十年的老护士也觉得为他们扎针十分具有挑战性。
近日,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为2位高龄老年患者顺利开展了B超引导下中线导管置入术,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命线”。
2名患者均为高龄呼吸衰竭患者,皮肤弹性差,血管又细又脆,住院时间长,输液频率又高,留置针几乎一天一换。为有效保护血管,经过充分评估后,科室护理团队为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中线导管置入术,解决了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反复穿刺的问题。
“中线导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外周静脉输液工具,与传统的留置针和PICC相比,具有留置时间长、穿刺痛感小、感染率低等优点,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实现了静脉输液‘一管到底’。”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曾江红介绍。
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该院护理技术的一项空白,惠及中长期输液的患者。
微科普
什么是中线导管?
中线导管是一款新型的外周静脉输液工具,其长度为8—10厘米,既可以通过常规穿刺技术置入前臂浅静脉,也可以借助超声引导技术置入上臂中段深静脉,导管尖端不超过腋窝。导管为聚氨酯材料,留置时间一般为1—4周。
技术优势有哪些?
1.导管留置时间1-4周,基本可满足一次住院治疗所需。
2.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
3.B超引导下置管,穿刺痛感小,成功率高,使用安全,感染率低,并发症少。
4.患者活动方便,不影响基本的日常生活。
5.末端瓣膜设计,避免血液反流,降低堵管、血栓的发生率。
科室简介
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创建于2008年8月,为国家“肠内营养示范病房”。科室配备各种先进的监护仪器和急救设备,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急救团队,能熟练开展鼻胃/肠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中长迷你导管穿刺置管、气管插管、高流量氧疗/无创/有创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体位痰液引流、肠内肠外营养、镇痛镇静等急救技术。致力于救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严重的急慢性肾衰竭、严重酸碱电解质紊乱、脑出血/脑梗死、肺栓塞、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各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和各种大型手术后的监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