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品牌“蜂花”道歉,广告营销不能拿低俗“玩火”
11月6日,“蜂花”官方小红书账号因转载题为《看清什么是真假闺蜜》的图文动态而引发了争议。蜂花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货品牌,近年因为主打“老国货”“性价比”再度获得消费者青睐。然而,这次却因社交平台发布的宣传广告“翻车”。该漫画通过刻板、夸张的方式描绘“真假闺蜜”形象,带有片面、负面的女性视角,随即被大量网友指责为“丑化女性”“不尊重女性形象”。面对舆论压力,11月7日,蜂花迅速删除争议内容,并发布了致歉信,承认内容把控和审核流程存在严重漏洞。(11月7日 鲁中晨报)
该事件暴露了“蜂花”品牌价值观的缺失和内容审核的不足。当前,品牌通过娱乐营销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已成趋势。比如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v我50”的梗,这种互动建立在用户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和娱乐体验上。但“蜂花”的“真假闺蜜”广告中包含明显的负面女性刻板印象,伤害了女性群体的尊严,自然会遭到舆论反噬。同时,这一不当内容的发布也暴露出蜂花在内容审核上的薄弱,未能及时过滤和阻止争议内容的传播。
蜂花在此次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道歉值得肯定。然而,道歉内容过于简略,仅提到“严肃整顿账号运营”,却缺乏具体的整改措施。公众期望的,不是几句空泛的道歉,而是真正的实际行动。近年来,类似事件发生后,品牌和代言人往往迅速道歉,但频繁的“补救”终究难免让人疲惫,甚至产生质疑。与其一次次道歉,不如踏实做好产品,保持清爽的广告风格,这样反而更容易赢得公众信任。
在数字化时代,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频次增加,沟通方式也更加多样,对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蜂花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家品牌因发布不当广告而引发争议。例如,李诞为女性内衣品牌Ubras带货,将内衣比作“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约87万元的行政处罚。在多次翻车的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广告打着创意的幌子,实则充斥着低俗视角,把性别关系的敏感话题作为营销的噱头,围绕女性的外表、穿着、情感关系大做文章,让人感到极度不适。
追求独特、吸引关注,是广告行业的目标。然而,无规矩则无以成方圆,无论创意多么新颖、表现多么大胆,都不应逾越社会规范和道德底线,尤其是在涉及性别或身份问题时,必须严格把控分寸,避免触碰公众敏感点。这不仅是品牌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品牌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品牌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完善内容审核流程,确保所发布信息不仅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而且尊重社会的多元性。品牌还需积极利用公众监督的力量,对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及时响应,并不断改进营销策略。法律制度的强化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增强广告监管和明确违规后果,能够推动品牌履行社会责任。希望未来的品牌能与消费者形成更健康的互动,合力营造一个包容、尊重的网络环境。
编辑:李孟玲 实习生朱金林
审核: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