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 如何预防?

2024-11-08 08:09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艾滋病、梅毒、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一旦孕妇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会通过怀孕、分娩、哺乳等环节使孩子受到感染。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为此,必须明确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情况,并有效预防这一情况发生,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什么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指孕妇在孕期、分娩的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期间,将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别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的过程。

  二、危害

  患有艾滋病的孕妇会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死亡的风险明显提高,导致刚出生的新生儿感染艾滋病,也就是常说的母婴传播。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

  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先天梅毒等。感染梅毒会加快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孩子感染先天梅毒会出现皮肤黏膜、眼、骨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因中,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孩子感染乙肝,部分会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肝功能正常、病毒水平稳定时,一般不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三、如何预防

  (一)早期筛查

  为避免母婴传播,必须进行婚检、产检。为保证母婴健康,孕前3~6月应开展常规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检查。如果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避孕,并开展规范化治疗,掌握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如果是梅毒感染,则需进行规范化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备孕。如果女性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可以根据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受孕。

  (二)孕期预防

  孕妇第一次产检时应接受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检测。艾滋病感染的孕妇需到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合理的分娩方法安全分娩。如果感染梅毒,应到产科门诊尽早接受正规的治疗。对于乙肝感染的孕妇,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情况,医生将结合检查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治疗随访。

  (三)产后干预

  感染艾滋病产妇。儿童应当在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于出生后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未进行早期诊断检测的儿童,应于12月龄时进行HIV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应随访至满18月龄,并再次进行HIV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结果仍为阳性,应及时进行补充实验,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感染梅毒产妇。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均给予苄星青霉素G预防性治疗,儿童自出生开始,需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直至排除和诊断先天梅毒。

  感染乙肝病毒产妇。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的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并在儿童满1月、6月龄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后续的乙肝疫苗接种。

  (四)科学喂养

  艾滋病病毒会存在于乳汁中,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乳头皲裂、破损的情况会增加孩子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对于艾滋病产妇在新生儿喂养时,尽可能选择人工配方奶粉喂养,避免母乳喂养。

  对于感染梅毒孕产妇,并不会通过母乳传播,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若乳房、乳晕上有梅毒疮或破损伤口,则需要暂停母乳喂养,改用手挤奶或吸奶器来排出乳汁,进行消毒,直到伤口愈合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对于感染乙肝产妇,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获得双重免疫保护作用,可以进行哺乳。不管产妇乙肝表面抗原是阴性还是阳性,均可进行母乳喂养。需注意,喂养前先洗手,用温热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乳头后再给婴儿喂奶。乳头破裂、出血、伴有浆液性渗出或新生儿口腔有溃疡,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总之,孕产妇及配偶应在孕早期(12周+6)前都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新发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应提高重视程度,守护人口健康和安全。

  杨艳萍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妇幼保健院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