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作者:田野、严瑶(鹰潭市逸夫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戎”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能说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把握文言文大意。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帖,伴学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生活导入:
展示学校——学校有一棵长满橘子的橘子树,看到这么多橘子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
师:王戎是谁?学习“戎”字;教师范写。
3.读题感知:
(1)指名读课题,读准字音。
(2)学生理解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言文
1.质疑引文,自主朗读。
师:路旁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为何不取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吧!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预习情况。
(1)读准生字词,正音“竞”,组词。
(2)再次指名读课文,读出节奏。
(3)学生带着节奏多种方式读。
3.师生交流课文大意。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指导:
(1)第一句:理解“尝”“诸”意思
(2)第二句:
①谁看到?你怎么知道的?看到什么?(联系上下文)
②恰当停顿,读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生读
理解:“竞走”的古今意思的区别;
想象:“竞走取之”:诸小儿争着去摘李子可能会有那些好办法?
过渡:诸儿之中包括王戎吗——唯戎不动。
理解:唯:范写、书空。拿出作业单,正确书写:唯;
2.展示评价。
你想问王戎什么?
(3)学习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学习第四句:取之,信然。
(5)引导归纳:一字多义(之);古今异义(走,尝)。
(6)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3.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
4.再读古文:带着理解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深入思考
1.为什么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答)
2.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善于思考,冷静推断)
3.回忆像王戎一样聪明的司马光、曹冲。
师:后来人们也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概括为成语—“道边苦李”。
4.出示图片,指名尝试背诵全文;配乐齐背。
5.大胆想象,结合注释讲故事。
(1)理清故事顺序,学生尝试讲故事。
(2)指名讲述并点评。
点评目标:故事完整,条理有序,发挥想象。
四、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五、作业设计
1.给家人讲讲这个小故事。
2.搜集《世说新语》中更多小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善于思考 冷静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