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又“稻”丰收时——江西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助力粮食安全

2024-11-25 14:36 阅读
江西气象网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关键。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作为露天生产的大宗作物,水稻属于“靠天吃饭”的农作物,而挖掘气候资源、规避气象灾害风险,是“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

  江西省气象部门历经多年,运用多技术、多模式保障,充分利用气象数据,科学评估全省气候可行性,研发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连续5年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示范推广,推广范围覆盖全省83县100余个示范点,累计辐射影响面积超过260万亩。据不完全调查,2024年示范点双季早稻平均每亩增产约21公斤,晚稻平均每亩增产约20公斤;综合计算节省的人工成本和粮食增产效益,示范点全年早、晚两季水稻每亩总增收约110元,为夯实粮食安全这一压舱石增添气象力量。

  巧用“天时”

  11月的赣鄱大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在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姚小军刚刚将合作社种植的700多亩水稻收割完毕。

  “今年示范点晚稻测产每亩667公斤,加上早稻测产每亩576公斤,双季稻总产量超过一吨,又是一个丰收年!”一见面,姚小军迫不及待地分享丰收的喜悦,“早稻早播技术帮了大忙!”

  姚小军的喜悦,是连续3年受益于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尤其是热量资源变化,对水稻生产带来系列影响。江西水稻熟制以双季稻为主,以2024年为例,全省早稻播种面积为1810.2万亩;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在5659.3万亩以上,其中双季稻播种面积超过六成。

  双季早稻播种分保温育秧和大田直播两种方式。按照传统种植习惯,采用第一种方式的早稻大面积播种期一般始于3月中旬后期,采用第二种方式的早稻大面积播种期始于4月初。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在气候变暖和规模化种植的双重背景下,部分双季稻种植大户尝试在春季提早了早稻播种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播种越早,低温风险越大,早春热量资源能否满足抢早播种的需要,早播可以提前多大幅度,需要利用长序列气候资料进行分析论证。”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郭瑞鸽介绍。

  基于此,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着手开展研究。根据气候资料分析,1961-2019年,江西早春(3月 1日~4月 10日)期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0.3℃/10年;10℃以上活动积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上升速率约21℃·d /10年。2000-2019年双季早稻气候安全播种期较1980-1999年平均提前了12.7天。适当提早播种双季早稻,可以更加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延长双季稻生长季,扩大中、迟熟品种的种植比例,优化品种熟性搭配,提高全年粮食增产潜力。

  挖掘“地利”

  为了验证双季早稻早播的可行性,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在2016年开展早稻播期试验;2018年,在金溪县和鄱阳县各选取一个试验点,开展大田试验;历时三年,结合长序列数据分析和田间实际验证,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在全省逐步开展示范推广。

  在“早稻+晚稻”双季种植模式下,第二季晚稻的产量更高、米质更好,是双季稻生产中的又一重点。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专家认为,该技术在充分利用江西气候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双季水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早稻早播既可延长生长季,提高双季的产量和品质,又可有效降低早稻灌浆乳熟期遇高温、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寒露风的风险,为助力水稻种植主体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气象技术支撑。

  “但是,早播虽好,也不能盲目实施,需要密切关注预报信息。”郭瑞鸽特别强调。依据长序列气候统计结合当年气象预测,可以有效规避早稻播种越早、低温风险越大的问题,使早播生产利大于弊。为此,江西已经建立“用好预报、适度早播,控制比例、分期播种,优选品种、合理搭配,看天管苗、及时避灾”的早稻早播早育推广模式,用于指导农户提前播种育秧。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通过发布早播农用天气预报,联合市县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农户合理早播,减少盲目过度早播和因低温风险畏惧早播的现象。

  以姚小军所在的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双季稻为例,示范点早稻在3月7日播种、4月3日移栽、7月14日收割,晚稻在6月27日播种、7月15日移栽、11月1日收割。

  “每年天气都会有变化,以前我也试过提早播种,但是遇到‘倒春寒’,有些秧苗烂秧了,只能重新补种。”2021年,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在上高县开展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早稻在3月5日播种,7月2日开始收割,示范推广取得成功。“有了气象专家的支持,我们提前播种也有底气。早稻丰收,晚稻也丰收。”姚小军赞不绝口。

  促进“人和”

  江西省农业气象技术人员调查发现,早稻早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种粮大户实现错峰用工节约成本,提早卖谷,增加收入。

  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种粮大户黄建明从2016年试验开始就接触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效果,他很有感触:“早稻提前播种可以错开用工高峰,请工成本下降了;早稻种得早收得早,晚稻可以选更好的品种,有更高的产量。”对此,姚小军也有同样的感受:“今年早播的田块收割完就种上了晚稻,其他常规播种的田块才刚刚收割完,前后相差一个星期。”

  根据江西气象、农业农村、统计部门联合实割实测,2022年,全省早稻早播早育示范点平均亩产较常规播期的早稻亩产增产6.4%;2023年,这一数字为4.6%,农民朋友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经过多年的实践,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得到了中国气象局、江西省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的认可。入选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汇编》;写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力以赴做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加快提升粮食单产的举措之一进行推广;被《江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列为优化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格局的举措之一,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早稻早播、再生稻利用等适应气候变化措施;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纳入全省粮食绿色高效生产行动。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还联合出台工作方案,就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做出专项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初心。

  “明年春播时再看看气象预报,有条件的话种植面积计划扩大到1000亩!”说到明年的种粮计划,姚小军满怀信心。

  (文/邓敏佳 段里成 卢强伟 审/邓志华 郭瑞鸽)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