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爸爸” ,他从未答应过
这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全日制学校。所有学生都失去了双亲中的至少一位,孩子们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校是家。
今年61岁的郭小平是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每次和孩子们说到“吃药”,他有不容置疑的权威。如果没有遇见这些孩子,他应该已经从传染病医院退休了。
现在呢,郭小平什么时候能真正退休,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也不清楚。
从小课堂到学校
“爱心小课堂”,这是临汾红丝带学校的雏形。
2004年的郭小平,是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医院的艾滋病病区里面有几个孩子,父母去世、没人收养。医院给孩子们添了几双筷子,过一阵,又腾出一间病房,添了几张书桌。
墙上还有病床床头蹭出的灰印,小小的黑板被拼音字母表和九九乘法表占去大半,小课堂开讲后就没停下来。郭小平没有讳言,这份爱心,本是权宜之计:“一开始没想着长久,就是让孩子们有一个读书、学习的体验,想着孩子们不一定能活几年。没想到这学校能办这么长时间,也没想到孩子们能够活下来。”
爱心小课堂
说的是“没想到”,其实是“太难了”。这20年,郭小平从没轻松过。一家医院里办起了学校,在许多人眼里多有不妥。当时的临汾市委书记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学校挂牌事宜。到2011年,临汾红丝带学校终于成立。
学校是家
也是医院
办学之难,为艾滋病患儿办学之难,郭小平也是从头蹚了一遍才知道,“到了你最无助的时候,你得想着这些孩子。如果我不坚持,他们的命就没了;如果我不坚持,他们的学就没得上。”
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孩子们太小了,他们也无法选择如何争取。郭小平是他们的不幸里,最大的幸运。学校用了7年时间终于挂牌,郭小平琢磨的,除了“学校”的事,还有“家”的事、“医院”的事。学校的经费大部分由临汾市保障,一些检测、日常医疗和孩子生活的费用从社会募集。郭小平觉得,不断涌来的善意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滋养:“他会想着有这么一批人,有政府,有这么多后盾支撑他走完人生的这个阶段,走进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等进入社会,他是光明的,他心里面是有光的。”
冬天,学校会为学生熬制中药膏方
郭小平递给孩子们的,也不只是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翠翠,现在是红丝带学校的老师。她记得同村的小朋友吐在她身上的唾沫,也记得第一次遇到敢和她同吃一碗饭的人:“郭伯伯吃了我碗里吃过的东西,在零几年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做到呀!当时觉得很意外,感觉被认可了。”
“爸爸”?“伯伯”。
从最初的小课堂到后来的学校,课桌前的孩子渐渐不局限于本地人。随着学生长大,学校也长大了。从只有小学,到有了初中,再到2017年首批孩子参加高考,孩子们越发离不开郭小平。他因此选择离开医院。那是2015年,他52岁,正是一位年富力强的、管理三家医院的院长。
“过去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不知道孩子们还能活多长时间,感觉到有希望以后,我就把医院院长的工作给辞了,专门在这所学校。我觉得医院不缺一个院长,学校也不缺一个校长,但是红丝带学校需要我这么一个校长。”郭小平说。
郭小平为术后的学生清创
2015年到2017年,郭小平陪着第一批成人的孩子,完完整整地过完了“在家”的日子。高考前的那个元旦,郭小平收到一份新年礼物。那是联欢活动上孩子们写的一首诗:“……我们盼望着这一天,更害怕着这一天,我们害怕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请允许我们叫你一声‘爸爸’。我爱你!”
郭小平这大半生,见了许多人未曾见的悲欢离合。那天孩子们的表白却比许多事都让他记得清楚。他记得教室里的诗和眼泪,记得学生们口中“爸爸”的称呼。郭小平也哭了,但那声“爸爸”,他从来没有答应过。
他对孩子们这样说:“虽然父母去世了,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是有父母的。”每年清明节,郭小平都会领着学生去上坟,他想着,一定要让孩子感觉自己也是有父母的,不是孤独无靠的。
“我说我肯定比你们父母年龄大,叫伯伯就行。”
那一批16个学生,有15个考上了大学。大山一样的郭伯伯,和父亲一样骄傲。
吃药这件大事
父母为子女计深远,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医生救死扶伤,三件事,郭小平都在做。悠悠20年,身在其中何其漫长,又何其简单。每天12点,孩子们准时吃药,早晚误差超不过5分钟。因为这份细致的坚持,学校的学生,都好好的。
“这么多年,我们前前后后九十多个学生,没有一个出现问题,孩子们都非常健康。现在所有孩子的病毒载量都是0,CD4细胞都是正常的。一旦病毒载量低到零,孩子们就没有传染性了。”郭小平说。
只要好好吃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没有传染性。这条简单的常识,郭小平不断向所有人重复。重复是有用的:“过去我们的学生到村里面买东西,别人不要你的钱,怕你的钱上都有病毒。现在出去理发,理发店里人家也知道,哎,这红丝带学校的孩子。正常理发,没有问题。”
学校里的运动会

还在学校的郭伯伯
两个月前,郭小平把学校交到了多年来一直为孩子做检查的护士长王霞手中。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并不知情,他们只看到,郭伯伯每天还在学校。这是郭小平有意为之,他不愿自己的退休扰乱孩子规律的生活。
他也知道,时间过得飞快,今天还在操场上吸溜鼻涕、教室里自得吟唱的孩子,转眼也会考学、工作,也会成家生子。
20年时光浇出来的枝繁叶茂,有郭小平从容地从孩子碗里挖来的一勺饭,有郭小平日复一日“好好吃药”“诚实善良”的叮嘱,有郭小平听见那一声“爸爸”的动容。
学生们进行演出排练
编辑:汤吉宁、实习生章星颖
审核:温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