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江西省会曾四易其地

2024-12-02 09:27 阅读
江西档案

 

抗战期间,因南昌沦陷,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先后迁至吉安、泰和、宁都三地,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省政府终于回到南昌,其中经历了6年时间。

抗战时期省会泰和地图

据《江西抗日战争史》记载,1939年3月17日,日军主力军团分3路向南昌发动总进攻,南昌岌岌可危。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此时正在外地参加军事会议,当晚12时赶回南昌,决定将省会从南昌迁往吉安,吉安便成为江西短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集体搬到吉安后,却发现吉安为赣江中游的重要城市,目标大,容易引起敌人注意。且地势平坦,赣江水位较深,敌人容易沿水路、陆路进攻,所以,在吉安待了不到1个月,就于1939年4月开始陆续迁往泰和,临时政府设在今天玉华山脚下的上田黄岗白水自然村。
 
泰和县位于江西中南部,吉泰盆地南部,地处罗霄、武夷山脉的山麓交汇地带,呈东西长、南北窄的形状,总地势是东部和西部高。这种地形地貌,首先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为居民生活提供物资保障。其次,由于有大片山地,在战争期间形成了一道天然防御屏障,敌人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机械化进攻,飞机在侦查和空袭时必须保持一定高度,不敢擅自低空投弹和扫射,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泰和因此担起抗战时期江西临时省会的历史重任。
 
成为临时省会后,泰和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增加近3倍。据《泰和县志》记载,1940年江西省建设厅迁到泰和后,立即着手对泰和县城和郊区进行初步统一布局,对街道建设作了统一规划,把泰和县城建设划分为事业区、农业区、商业区及道路交通四部分。但由于财力困难,1944年下半年各项建设基本停止。就这样,泰和县成为江西临时省会,一直持续到1945年初。
 
1944年10月,由于日寇窜扰渐紧,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后来又迁往宁都青塘。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省警察总队撤至兴国,后又转往青塘,宁都继而成为抗战时期江西的临时省会。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迁移到宁都青塘的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组成接收团,于8月18日进入南昌,接管了设在城里的南昌、新建两县伪政权,伪南昌县县长朱方隅、伪新建县县长胡薰后被枪决,大快人心。自此,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迁回南昌。(根据张颖文章改编)
 

 

编辑:汤吉宁、实习生章星颖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