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跑全马”闹剧,不该一再上演
近日,一再上演的未成年人违规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事件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先是在今年的郑开马拉松赛事中,一位自媒体博主带自己9岁的儿子跑全程马拉松,耗时超5个小时。后有某地一位6岁小女孩跟着父亲“违规蹭跑”,在6小时内完成了全程马拉松比赛。这两起事件不仅违反了马拉松赛事的基本规则,也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参与极限运动安全的担忧。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相关规定,全程马拉松参赛者须满20周岁,半程马拉松参赛者须满16周岁,12周岁以下不得参赛。这些规定是基于对参赛者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考虑,旨在确保参赛者的安全和健康。然而,一些家长却无视这些规定,带未成年的孩子参加马拉松赛事,这无疑是对规则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健康的不负责任。
笔者认为,上述未成年人参加马拉松赛事,不能仅仅以“违规”二字简单评判,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家庭、社会乃至文化因素。一些家长视体育为培养意志和团队精神的关键,但过度强调,可能会超越孩子的身心极限,促成一种变相的“拔苗助长”。而社会对成功的单一追求,加上家长急于求成的焦虑,促使家长冒险让孩子参与不符合年龄的挑战。另外,当“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观念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便会产生负面效果。
深入反思“极限挑战”与“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参与体育活动的意义,在于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学会在挑战极限的同时,很好地自我保护,在“极限挑战”与“健康成长”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等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理性、安全的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儿童跑全马”这样的闹剧一再上演,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快乐且有益健康的环境中茁壮生长。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 邹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