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恶俗片名吸睛,非微短剧长久之道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等负面情绪。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微短剧近年来异军突起,已然成为一股视听新势力。令人遗憾的是,在行业高速扩张和鱼龙混杂的发展态势下,部分微短剧一味追求流量,盗版、侵权、价值引导不良、运营模式滞后等问题不断出现,不时引发非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微短剧相关的各级监管政策不断趋严。两年前,广电总局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进行专项整治,3个月内下架了2万余部。今年6月,微短剧正式进入“全备案时代”,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针对微短剧的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在政策的指引之下,微短剧从业者努力调整创作方向,虽然内容违规问题已大幅减少,但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流量,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微短剧市场的健康发展,亟待治理。
流量、利益是部分微短剧制作和播出平台敢于在片名方面走偏、打擦边球的重要动因。为及时纠正和扭转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跑偏倾向,此次发布的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
把好微短剧的片名关,让剧本拥有一个好名字,除了尽量规整并关联剧情,更要提升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合理和巧妙运用各种手法增强其艺术性,不滥用仿拟、谐音、夸张等手法进行恶搞。
和长剧一样,内容才是微短剧的王道,只靠恶俗片名吸睛,不是长久之道。一部好的短剧,优质的剧情、深刻的主题、真实的人物塑造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微短剧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创新性,制作方可以尝试不同的叙事风格、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呈现故事,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一言蔽之,微短剧要想持续吸引观众,关键在于提升内容质量和创新性,通过聚焦优质内容、创新叙事手法、注重细节打磨等方面的努力寻求新的发展。唯其如此,才能摆脱对恶俗片名的依赖,实现良性发展。(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