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绒量随意写,“羊毛”到底出在谁身上

2024-12-30 20:13 阅读
正观新闻

一些批发市场中,或是热闹的直播平台上,“物美价廉”的山羊绒产品销量十分可观。

但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羊绒产品价格“亲民”的背后却另有隐情。一些商户从工厂进“白坯”贴牌,将原本羊绒含量极低的羊毛、羊绒混纺针织品打上100%山羊绒的水洗标,伪造检测报告,虚标羊绒含量,用浣熊绒冒充羊绒。有辅料店工作人员透露,水洗标上的含绒量想写多少都可以,完全取决于羊绒衫的价格定位,想卖贵些就标高些。除了水洗标,吊牌、合格证上面的填写内容也完全由商家自行决定,肆意更改。

羊毛变羊绒、标识随意写,无疑是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吊牌、水洗标、合格证的存在,就是为了将真实情况提供给消费者。倘若根据含绒量标价异化成了根据商家意愿标价,那么所谓的羊绒衫,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是满足商家一己私欲的工具。大量标注着与实际成分严重不符的羊绒衫流出,使得市场秩序也遭到扰乱和破坏。

材质上,羊毛未必出在羊身上,但营销上,却想羊毛都出在羊身上。部分商家号称“忍痛”卖货,实际却靠“薅羊毛”赚得盆满钵满。为了更好卖货,甚至不惜和监管玩“猫鼠游戏”,被举报查封账号了,就迅速再起新号,继续公然售假。这样的保暖衣物,岂不让人寒身又寒心?

标识随意写,监管不能随意放。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商家违法行为的处罚惩戒力度,遏制害群之马在市场里刮起的不良之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护诚信的市场环境。不断延伸监管触角,才能形成倒逼效应,亮明依法诚信经营的底线。

要求以逐利为目的的商家从道德自律角度为消费者考虑,多少有些不现实。因而,对商家真正形成约束力的,只能是法律和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的理性,建立在真实透明的信息之上;而真实透明的信息,则建立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之上,并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来实现。

产品贵在品质、买卖贵在诚信。希望经营者明白,背刺消费者所真正刺伤的其实是其自身。含绒量有差别,但消费者的期望却不变,一直都是“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