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靳国华 郑一卿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本文分析数字化赋能对促进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等方面的价值意蕴。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本文进一步深入探讨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思政课一体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和融合创新不断加深,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高效共享和快速更新,从而打破传统资源建设的瓶颈。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一、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价值意蕴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教育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在这一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首先体现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传统思政教学资源往往受到地域、学校、教师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普及。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优秀的思政课教案、教学视频、案例素材等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形成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数字化赋能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思政教育往往受到较大限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将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传输到这些地区,使更多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将城市中的优质思政课直播给偏远地区的学生观看,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互动平台等,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字化技术还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一方面,数字化教学工具能够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促进了其全面发展。
(三)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数字化赋能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借助在线协作工具和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们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分享成功经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进而推动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外,数字化赋能下的教师发展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需求的精准把握上。通过数据分析,教师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四)推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还体现在推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现代化方面。数字化技术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推动思政教育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可以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变革。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推动思政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引入最新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和学生实际。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数字化技术可以推动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辅导和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
(五)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数字化技术以其精准、高效的特点,为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教育者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数字化技术也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可以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理解思政课程的核心要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数字化平台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即时反馈和持续优化的可能。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我们可以实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思政教育始终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不断提升其实效性。
二、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数字思政平台、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以及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方面。这些路径的实施将有助于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思政课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一)构建数字思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应构建一个涵盖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网络资源平台,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向全体学生免费提供教学资源。[3]该资源库应包含丰富的教案、课件、视频、音频、图文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资源库应实现动态更新,及时纳入最新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构建资源库的基础上,应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之间的资源互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无缝对接和共享,使各学段的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到适合自己学习阶段和兴趣偏好的教学资源。这有助于打破学段壁垒,促进思政课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为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应建立相应的资源共享机制。这包括制定资源共享的规则和标准,明确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限,以及建立资源使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
(二)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场景,以及通过在线互动平台开展实时讨论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天地。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偏好,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现了精准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还应注重数字化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升级,确保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享受便捷的学习体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面对数字化教学的新挑战,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大数据分析等,旨在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和技能。同时,应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微课视频等,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将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表彰在数字化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面对新的挑战,学校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为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需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涵盖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学生学习成效等多个维度。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学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使学生能够及时反馈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教师则能够迅速响应,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评估结果的应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将评估结果广泛应用于教学改进、课程优化、教师选拔和培训等方面。通过广泛应用评估结果,可以推动思政课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推动持续发展
为推动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划。这包括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等,以及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通过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和支持,可以推动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续发展。资金投入是推动数字化赋能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用于购置数字化教学设备、开发教学资源、培训教师等。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为推动数字化赋能的持续发展,应加强合作与交流。这包括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同时,应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结语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高效共享和快速更新,打破了传统资源建设的瓶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为构建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推广,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1-09-27(1).
[3]姜国峰.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谫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8):69-71.
作者简介:
靳国华,男,汉族,2000年12月生,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青年。
郑一卿,女,汉族,2001年5月生,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郑州市2024年度社科调研课题“新时期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SLX2024+0001);
2024年度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新时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XSKGH-2024-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