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消炎治疗吗?
在肾脏疾病的领域,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较为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病症,它如同一个隐匿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损害着人们肾脏的健康。谈到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话题时,一个常见的疑问便是“是否需要进行消炎治疗?”下面,让我们通过深入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来寻找答案。
一、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一组肾小球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慢性肾小球肾炎在起病方面有多样化的特点,有的患者起病较急,有的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这种疾病的病变始终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具有病程迁延不愈的特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肾功能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渐进性衰退。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复杂,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免疫介导性炎症(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和非免疫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高血压、持续大量蛋白尿)等。
二、消炎治疗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
(一)并非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都需要消炎治疗。
大部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并不是由细菌感染直接引起,若没有发现白细胞升高、发热、血培养阳性等明确的细菌感染征兆,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是没有必要的,且滥用抗生素还可能使患者出现耐药性、过敏等诸多不良反应。
(二)以下情况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有一定作用
可以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对一些免疫介导性炎症反应明显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例如,在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常常是首选治疗药物,其可以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起到抑制作用,使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得到减轻,从而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需要注意,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这些抗炎药物存在许多副作用。如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血压升高、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使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可能引起性腺抑制、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特殊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炎药物,却可以起到减少蛋白尿、降低肾小球内压、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等作用,进而减轻肾小球内的炎症和非炎症性损伤,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三、综合治疗策略
(一)控制血压
血压控制的目标对于患者而言更为严格,通常情况下,若患者尿蛋白定量大于1g/d,血压要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定量小于1g/d,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此外,联合用药是达到血压控制目标的有效方法,除了ARB和ACEI类药物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其他降压药物。
(二)减少蛋白尿
饮食调整。在饮食上,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通常情况下,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根据患者肾功能的情况,控制在0.6至0.8g/(kg・d)。其中,奶类、瘦肉、蛋类、鱼类等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占总蛋白的60%至70%。
药物治疗。ARB和ACEI类药物是减少蛋白尿、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药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严重蛋白尿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不过要注意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
(三)保护肾功能
避免肾毒性药物。患者要避免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在使用其他药物时,也要依据肾功能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定期复查。为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的检查。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消炎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简单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而要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延缓疾病进展,保护患者的肾脏健康。
周佩锋 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