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完善,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图书档案管理领域也在其中。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同时被列入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和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选题指南,意味着该项研究备受国家重视,成为行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转型。”应科学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图书档案的不断积累,不同格式、不同来源的图书档案需要更加系统全面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加快档案管理工作整体进程,大大提高图书档案管理效率;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有机集合,建立电子图书档案库,以便于查阅和管理。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具有极强的智能搜索功能,有助于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快速定位和查询图书档案,大幅缩减检索时间。
(二)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电子图书档案具有数据要素的根本特征,体量大、多样性、价值高、准确性,且其易复制、易泄露等特点可能会导致数据外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客观中立的技术特征,可通过程序设定、权限管控等途径加强对图书档案数据读取及传输的管理,防止发生数据外泄问题。此外,搭配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范等安全技术手段,可动态监测异常数据流动且及时发出警报,切实提高图书档案安全防护能力。
(三)促进信息共享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可实现“一网通办”,大大提高图书档案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搭建和利用互联网知识共享平台,公开呈现图书档案资料,有助于用户更好进行访问与研究,加快图书档案信息共享进程。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一)图书档案采集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档案采集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图片识别、语音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其中,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当前在图书档案采集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对简体印刷文字的识别率已达到98%,然而对繁体、手写体及少数民族文字等文字类型的识别率仍比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二)图书档案整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档案整理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光学字符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能够实现图书档案的智能化分类与自动化归档。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分类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如浙江省档案馆与科大讯飞携手共建音视频档案管理平台,借助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音视频档案智慧管理与自动著录。
(三)图书档案鉴定
在图书档案鉴定过程中,利用基于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光学字符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鉴定工具,能够对大量现有理论、标准等鉴定样本展开自我学习,通过简单的档案鉴定推动相关规律、规则的不断优化,进而完成更复杂的图书档案鉴定工作。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一)更高效精准的管理与服务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提高图书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度,自动分类、编目、索引、审核等工作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不但可以显著减少人工成本、大幅降低错误率,还能让整个流程更加顺畅、便捷,大大提高图书档案管理效率。随着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检索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查询意图,实现更加准确的语义检索。并且,个性化推荐系统也会更加完善,结合用户兴趣偏好、行为数据等为其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图书档案推荐,切实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二)深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一方面,深度挖掘隐藏信息。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海量图书档案数据中挖掘隐藏的知识信息,发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比如,通过分析不同学科的图书引用关系与借阅趋势,揭露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点和研究热点,为学术研究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未来,知识图谱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构建图书档案知识图谱,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实体及其内在关联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关联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知识导航与探索服务。
(三)多模态融合与增强体验
一方面,多模态信息整合。未来,将推动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等多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处理,从而实现对多模态图书档案的综合管理与利用。以历史文化图书档案管理为例,整合文字记载、历史照片、音频记录等多模态信息,为用户呈现更加生动丰富的历史场景,提高用户体验感。另一方面,自然语言交互升级。未来,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将更加成熟完善,用户可以通过更加自然流畅的语音或视频与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展开交互,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问答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准确,可以回答更加复杂的问题,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梁俊林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