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妙笔写精神(图)——“溯源·中国百位美术名家红色根据地写生创作展”侧记

2025-01-07 04:42 阅读
江西日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柳易江 文/图

  2024年12月18日,为期12天的“溯源·中国百位美术名家红色根据地写生创作展”在南昌美术馆闭幕。十多天来,这座位于南湖水观音亭的三层展馆,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我今天专程从南丰县赶来,参观了小半天。不但为画家们的创作水平折服,更被作品表现的红色精神深深感染。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国名家美术展览!”观众赵国强激动地对记者竖起大拇指。在展厅出口长长的签名册页上,写满了参观者的观展感悟与感动——写生溯源根据地,名家荟萃豫章城;我走在绘画的时空隧道,走向那烽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岁月……

画家在展厅为高校师生做讲解。

  一次溯源精神的绘画之旅

  一幅幅红色历史题材的绘画佳作,在偌大的展厅无声地述说,共鸣者为艰苦卓绝的百余年历程感怀无限,热泪涌心田。

  一片秋黄的梧桐树,掩映着黑门石框的石库门,上海一大会址赫然矗立。站在巨幅国画《初心》前,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南湖朝晖》上,红船卧波,轻烟拂渚,烟雨楼上锁亭阁。

  从红星闪耀的“一苏大”旧址,到号角声声的延安宝塔山;从浙西新四军根据地的起伏山峦,到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地的冰雪长白山……一个个红色根据地,被美术家们用画笔艺术联结。油画《万泉河畔》的红色娘子军,个个英姿飒爽,集结挺立在琼崖草地。功力深厚的油画笔触,使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屹立在“清贫”“可爱的中国”文稿前的狱中方志敏,器宇轩昂,大义凛然。这是江西著名画家蔡超的大型中国画,宽1.9米,高2.4米。

  一帧帧再现革命老区新风貌的绘画精品,在观众面前一一呈现,欣赏者为旧貌换新颜的人间巨变感慨万千,掌声起耳边。

  这边,青绿山水排闼来。井冈山的青山云海把现代楼群轻揽入怀。秀美静谧、祥和温馨的气息,扑面相迎。李晖的青绿山水画《南山远眺》,描绘的是今日井冈新貌。群楼矗立,翠峰云涌,火炬高挺在山巅。

  那边,黑白壁立干云霄。太行山的挂壁公路把石板民居节节串联。悬崖峭壁、巉岩嵯峨,白云挂树;山大坡陡、石厚土薄,易守难攻。《太行山岳家寨》以水墨入画,雪白云海翻涌,墨色劲松挺拔,崖壁山路斗转逶迤。曾经的八路军129师驻地,如今民居错落有致,红色名村已成旅游胜地。这幅由江西画家孙宪创作的国画,是此次红色根据地主题创作的典型代表。

  在写生的基础上,有的画家还注入现代理念和多种绘画技法,艺术性地升华了红色题材的创作。祁海峰的国画《红色太行》,把坚硬雄浑的山体与英勇无畏的抗日将士融合在一起,寓意鲜明,撼人心魄。

  国画《马嘴隘口难攻易守》,表现了当年闽赣苏区德胜关马嘴隘口的历史意义与秀丽景色。“这幅画水墨的意味特别浓郁,看上去水灵灵的,仿佛有水汽在缓缓升腾。曾老师,您是怎么做到的呢?”面对画友的提问,精神矍铄的八旬画家曾端侃侃而谈:“我在米点皴的基础上,用手指点墨,然后用清水破墨,再借助水在宣纸上的运动方向,使墨向外慢慢晕染开来。”

  以花鸟表现红色题材,不容易,难出彩。然而,海派的代表画家陈琪做到了。他创作的国画四条屏《万山红遍醉美杜鹃》,浓墨重彩地勾画出红、粉、紫、蓝的杜鹃花丛。热情如合唱的花朵,与遒劲的花枝、繁茂的花叶交错向上,几乎铺满整个画幅。“我去过国内许多地方,看过很多杜鹃花,唯有井冈山的杜鹃花品种多样、五彩斑斓,漫山遍野地开得十分灿烂热烈。”陈琪告诉记者,井冈杜鹃带给他创作的冲动,他想以“传统笔墨与现代视觉结合”的新海派艺术语言来表现,最终呈现的效果出乎意料——“把杜鹃花旺盛的生命力和蕴含的革命境界,都很好地展现出来了。”是的,放眼展厅,醉美杜鹃别具一格,个性张扬。色彩的美,线条的活,笔墨的洒脱,姿态的灵动,生命的蓬勃,精神的昂扬,境界的高远,都一一展现,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感动。

  “这次画展主题是‘溯源’,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回溯红色精神的源头——革命根据地,激励艺术家和观众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另一方面是溯源艺术的土壤——现实生活,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具有时代生命力的佳作。”主办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红色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林森对记者说。

  一场名家荟萃的精品画展

  在展厅二楼中间,一幅笔墨传神、亦工亦写的大幅战士群像令不少观众驻足,这是王利军的国画《雪海国魂》。数位抗联战士扛着机枪、拄着木棍、背着补给,迎着肆虐的风雪,在齐膝深的茫茫雪海中屈膝向前。他们脸庞刚毅、表情坚忍,头上的风雪毛帽纤毫毕现,呼出的热气已在帽檐、围脖处冻成了冰锥。他们身后,还隐约跟着负重前行的队伍。“王利军是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的专职画家,他擅长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中国军人。这幅国画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之前有一名中学生小姑娘还在这幅作品前流下了热泪。”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李晖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得到了许多像王利军这样的美术名家响应,如杨晓阳、吴长江、许钦松、王书平、李翔、祁海峰、刘杰等。杨晓阳送来了两幅大气磅礴的国画——《黄河的歌》《黄河艄公》;吴长江参展的是两幅力透纸背、传神欲语的藏族男子水彩画;许钦松留下了井冈山朱砂冲哨口写生以及雄奇壮阔的国画《雨后雪峰》……

  据悉,此次共邀请到国内105位美术名家参展,精选了203幅作品展出。参展名家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36岁,既有相关领域领导,又有各地美术学院名师教授和博导。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主旋律创作中卓有成就的美术家,多人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入选并获奖。有多位画家的作品或入选国家重大题材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或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以及各地的革命纪念馆收藏陈列。本次画展,是继2021年举办的“赓续·全国美术名家红色主题创作展”之后,江西省乃至全国近年来红色主旋律创作代表性画家作品的又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展出的画作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速写、木刻等多个画种,写生作品89幅、创作作品114幅。这些美术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再现战争年代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场景的,比如国画《查路条》《敌人给我们造》,以连环画的笔法再现历史故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也有展现红色圣地雄山秀水与和谐温馨老区生活的,比如《太行晴日》和树上挂着黄玉米、白羊戏在石磨旁的《情系沂蒙》;还有表现新时代的新气象新成就新人物的,比如熊礼斌的油画《军垦老兵》《兵团女劳模》,都以鲜艳的油彩、饱满的质感,塑造着饱经沧桑的典型人物……

  一次激活创作的红色写生

  写生,是艺术家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激发灵感、迸发激情的有效路径。为鼓励广大美术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采风创作,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红色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在展览筹备期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采风活动,邀请全国30多位画家前往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生。这次采风活动,画家们深入到以前很少涉足的地方,顶着太行山的暑热,冒着井冈山的大雨,仍然坚持现场写生创作。他们为井冈山革命烈士后代、为太行山的红色遗迹、为革命老区的群众生活日常都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笔墨。这次征集到的画作中,写生作品占总数的四成以上。

  作品连续五届入选全国美展的朱凡,在井冈山创作的《井冈山行洲村红军标语群旧址》《烈士故里翠环抱》等6幅写生作品,就是其中代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江西省画院原副院长方学晓,在太行山创作的《石家庄平山县写生》组画,用笔干净老到,用色浓淡相宜,意象丰富多元,画幅虽小,却堪称大画。“写生达到这样的水平,可见画家的功力非同一般,真是值得我们好好欣赏、认真学习。”好几位画家对这四张写生画作赞不绝口。

  在一楼展厅,两张人物写生小像很特别,用墨淡雅,用笔寥寥,却形神毕现,一位是敦实的老人,一位是架着宽边眼镜的清秀青年。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王佐之孙王生茂、袁文才曾孙肖先的写生小像。两幅画画角探出枝叶的墨竹,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而且提升了画作的精神,既在告慰先烈也在激励后人。这次,近八旬的北京国画家李乃宙有四幅写生作品参展。

  一楼显位的一幅一米多高的人物肖像画,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画面中,一位短发中年女子,戴眼镜,着西装,脚穿运动鞋,胸前别着党徽,衣袋插着手机,双脚呈丁字步站立,左胳膊向前抬起,嘴巴微张。李晖向记者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情景:行至井冈山,红军烈士江治华的孙女江满凤被邀请来与画家们交流,她在现场动情地唱了一首红歌。“哎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歌声起,鼻发酸,眼潮湿,画家们提笔速写,精准勾勒。这幅国画《唱井冈红歌的百灵鸟》,是马国强在速写基础上再加工完成的精品,它构图严谨饱满,用线灵动飘逸,造型准确,生动自然,人物跃然纸上,仿佛有歌声飘飘渺渺传出。画家还留下长长的题款:“哎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在井冈山龙潭景区,经常会传来这样悠扬的歌声。演唱者是一名清洁工人,一名红军烈士后代,名叫江满凤。她以唱井冈红歌的方式义务向游客宣传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我去过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这次给红军烈士后代画像,让我感触非常深,受到很大的教育。”马国强在电话中动情地说,他画江满凤是基于对她的感情,被她唱红歌的真挚情感打动。顿了顿,他放慢了语速道:“她的形象按照美术的角度可能不那么完美,但是我要努力发掘她内在的美,画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江满凤。”

  孙宪以前也去过几次太行山写生,而这次主题采风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太行山发生的革命历史和太行人民的奋斗精神,对如何表现巍峨壮阔的太行山脉也有新的艺术思考。谈到这幅构思创作历时一个多月的《太行山岳家寨》,孙宪娓娓道来:“我尝试‘造险破险’,运用泼墨积墨及雄浑的皴法,加以大面积的云烟处理,强化画面黑白灰节奏和视觉冲击力,让古村新景岳家寨集中体现新太行的风貌。”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鲜活生动、时代感鲜明的艺术作品。只有回溯红色精神的源头,才能蓄积更加持久的精神力量和审美能力。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高于生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