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丨守护山村健康36年的“中国好人”
了解老人健康状况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医生,不仅要医术高,还要有良心,德艺双馨才能无愧于‘好’。”多年来,钟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坚守基层医院36载,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甘做父老乡亲生命健康的“守门人”、养护院老人“公共的儿子”。他的故事平凡而感人,他的光环耀眼而真实。
他就是荣登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黎川县德胜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钟平。
01
“愿做他们健康的‘守门人’”
1967年8月,钟平出生在群山环绕的德胜镇新店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伢仔,从小就耳闻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现状,幼小的心灵许下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宏愿。
16岁那年,他跟随一名老中医学医,后来又辗转进入卫生学校正规学习了5年西医,成了一名中西医兼修的医生。1988年,钟平回到家乡,开办了一个私人诊所,为乡亲们看病。
1989年6月的一天,德胜镇养老院打来电话,60多岁的五保户吴水荣老人病重请他出诊,他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出发,很快老人转危为安。这次出诊让他了解到,养老院类似吴水荣这种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不少,他默默许诺:一定要让村里所有的老人都能看上病。
一个寒冷的冬天,钟平接到一个家住深山坳里的古稀老人病危的电话。那天北风呼啸,天空飘着鹅毛大雪,钟平毫不犹豫背上药箱,跨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急忙赶路。
寒风刺骨,积雪在崎岖的山路上形成一道道冰面,就在驶过一片洼地时,轮胎突然一滑,他连人带车重重摔倒在地,擦伤的左手鲜血直流,他仅作简单处理,又继续赶路。老人被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而他自己却因骨裂卧床数月。
其实,这样的经历对钟平来说只是稀松平常的。面对采访,他一脸平静地说,最多的一天,早上6点钟出发,到晚上9点多才回来,跑了15户人家。在德胜镇中心卫生院工作的15年,他累计出诊1000余次,抢救老年患者300余人。
德胜镇新店村农民潘经良,因高烧发热在村卫生所治疗数天不见好转,又辗转到其他诊所就诊,高烧一直不退,最后找到了钟平。钟平仔细给病人做了检查,初步诊断为肝脓肿,需立即住院治疗。
但由于病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务工不能及时赶到,钟平立即垫付资金,为他办理住院手续,经过两周悉心的治疗、护理,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医者仁心,仁者匠心,匠者真心。钟平的医术渐渐名声在外,登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曾多次向他伸出“橄榄枝”,想调他进城,但他都一一婉辞,他说:“我愿默默地扎根在乡村基层医院,为父老乡亲看病,做他们健康的‘守门人’。”
钟平上户免费为老人量血压。
02
“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中医学源远流长,中医理论、临床诊治和草药偏方是一本永远也没有句号的教科书。
“生命是有限的,而医术是无限的,为了乡亲们的生命健康,我要活到老,学到老,躬耕杏林,终其一生”。这是钟平常挂在嘴角激励自己的一句话。
钟平医术高明,但他对学习的执着,对中西医理论的钻研,对临床医技的探索,却永远在路上,从未懈怠和放松。每当茶余饭后,每临夜阑人静,一本本医学书籍和网上病例便成了他丰盛的“医学全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不断补充营养,吸收精华。
他的书橱里,医学书籍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钟平在这方面靠的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学习态度。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隋唐时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等精要医著,都是他反复阅读的医学宝典。
钟平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撰写了《半夏泻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65例》《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胃功能紊乱70例》等学术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期刊单独发表。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休息时间,一头扎进德胜的高山大川,识别和采集各种中草药,以应不时之需,并编写出图文并茂的《德胜道地药材集册》等。
钟平在德胜镇中心卫生院为老人检查身体。
03
“甘心做他们‘公共的儿子’”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医生,不仅要医术高,还要有良心,德艺双馨才能无愧于‘好’。”多年来,钟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德胜镇卫生院由德胜村迁至新店村后,原有的房屋被闲置。看着空空荡荡的房屋,他心有所思,萌生了利用现有资源开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中心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整合医疗资源,备好医疗器械设备,由镇卫生院联合养老院建立起“德胜镇养护中心”,率先在抚州市建起首家医养结合的卫生院,开启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模式。
在这个市首家公立医院延伸养老服务中心的筹建过程中,钟平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面对他人的质疑,钟平并不在意,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去完成。
2022年7月,经过多方努力,他从有关部门争取到医养结合专项资金50万元,将养护中心从德胜村旧址搬迁至德胜镇卫生院,并借此机会扩大医院面积、兴建食堂,着力打造老人与医护人员间更亲近的医患关系,形成治疗、护理、康养全新的医养结合新格局。
笔者采访时看见,在医院宽敞的后院,有两栋拔地矗立的楼房,一栋二层楼房是“德胜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另一栋四层楼房是“德胜医养中心”,把医养中心与养老中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目前已收留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20人。
钟平的创举为许多农村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以极低的收费标准和优质服务,成功塑造了“从全失能康养到半失能,从半失能康养到基本能自理”的个案。
养护院哪位老人过生日、哪位老人有特殊爱好和忌讳、哪位老人有常规性疾病,他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工作日志,建立了详尽的康养档案,做到了如指掌、熟记在心。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关爱,让老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人们亲切地称钟平为“平儿”。
谈及养护院的老人,钟平欣慰地说:“养护院就是我的家,院里的老人就是我的亲人。我愿意把他们看护好、照顾好,甘心做他们‘公共的儿子’”。(官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