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90亿人次,尽展“流动中国”万千气象
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即将拉开。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回家过年”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每年春运,以“亿”为单位的人员出行,考验的正是各部门是否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运力,确保每个人能“走得了”又“走得好”。
春运是一条长长的回家路。回眸历史,1954年,“春运”二字首次出现在媒体上。70多年来,从最早的2000多万人次到如今的90亿人次,从“颠颠簸簸”的绿皮车到朝发夕至的“和谐号”“复兴号”,再从“大包小包”的行李年货到“轻装上阵”的快递到家……舒舒服服回家过年,已经从奢望变成现实,春运里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尽展“流动中国”的万千气象。
常言道,“最是细节暖人心”。热气腾腾的春运,得益于中国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和发达。无论是“一日千里”的高铁,还是“密织如网”的民航航线,抑或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让天南海北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日益提升,日新月异的“黑科技”更是让春运回家的路更加舒心、顺心。从广泛使用的电子票务系统、车辆定位技术、智能导航,到崭露头角的客运智能服务机器人、调节室内光线和温度的智能天窗、给地下空间输送阳光的智能光纤系统,一系列科技手段,让春运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以今年春运为例,铁路12306试点的“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功能,就让购票轻松实现“指尖完成”。又如,春运期间广东省对经琼州海峡前往海南省的车辆实施“预约过海,凭票进港”制度,最大化节省了通关时间。可以说,服务升级、科技加持,让回家的路更有温度。
安心舒心也暖心,春运见证家国情。90亿人次共赴春运,是一场饱含温情与希望的奔赴,也映射出幸福中国“好风光”。春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只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提供最优质的保障和服务,就一定能绘就“流动中国”的壮美图景,让春运路上处处皆风景。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