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第五征兆”你知道吗?
产后出血(PPH)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异常出血,通常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产后出血分为原发性(分娩后24小时内)和继发性(产后24小时至6周内)。虽然大部分人对常见的四个征兆有所了解,但“第五征兆”却容易被忽视。了解这些征兆对于保障产妇健康非常重要。
一、产后出血的四个常见征兆
(一)大量阴道出血
大量阴道出血是产后出血最明显的表现。在阴道分娩中,如果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在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时,产妇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这是因为失血导致血容量下降,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二)血块排出
产后排出较大血块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如果发现血块直径超过5厘米,说明可能存在异物或子宫收缩不良等问题,这时应及时就医。大血块通常由于子宫收缩不良,导致血液在子宫内积聚形成。
(三)持续腹痛或不适
产后,女性可能会感到腹痛,这是由于子宫收缩引起的正常现象。然而,如果这种腹痛持续加剧,或者与常规产后疼痛不符,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良或发生其他并发症。此时,产妇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四)心率加快和低血压
产后出血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引发心率加快和低血压。正常情况下,产妇心率应保持在60~100次/分钟。如果心率明显超过这个范围,且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说明可能出现失血,这时应立即就医处理。
二、被忽视的“第五征兆”:极度疲惫和无力感
“第五征兆”即极度疲惫和无力感,往往被许多产妇忽视。分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消耗体力的过程,很多新妈妈在分娩后会感到疲惫,这是正常的。然而,如果这种疲惫感在产后持续加重,伴随身体虚弱,可能由于失血引起。
产后,女性身体需要时间恢复,失血会使得身体的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虚弱感加重。此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心悸、呼吸急促、四肢冰冷等症状,甚至有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这些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报,提示你需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三、如何应对产后出血
定期监测。产妇在分娩后应定期监测自身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颜色和气味等。如果出血量明显增多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注意身体变化。应关注自身的身体感受,尤其是极度疲惫和无力感。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切勿忽视。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在产后护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关心产妇的身体状况,帮助她们识别可能的异常症状,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非常重要,包括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产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确保身体健康。
四、预防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包括:
产前检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妊娠期间母婴健康,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
分娩医疗安全。分娩过程中,确保医疗团队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合理的分娩方式。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于一些高风险妊娠的产妇,可能需要采取剖宫产等方式,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促进子宫收缩。分娩后,及时给予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缩宫素等,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妇在分娩后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子宫按摩,帮助子宫恢复。
补充营养。产妇在产后应注意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铁质和维生素,帮助身体恢复。特别是对于经历了大量失血的产妇,适当补充铁剂可帮助恢复体内血红蛋白水平,防止贫血。
五、心理影响
产后出血不仅对身体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产妇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些产妇在经历了产后出血后,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抑郁。她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甚至对未来的分娩感到恐惧。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她们与新生儿的亲密关系。
为了帮助产妇度过这一时期,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至关重要。对产妇进行情感上的关怀,鼓励她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她们的担忧,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此外,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了严重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产妇。
六、结语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及时识别其征兆对于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除了常见的四个征兆,极度疲惫和无力感作为“第五征兆”同样不容忽视。产妇应提高警惕,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及时就医,确保在分娩后的恢复过程中安全健康。通过对产后出血的深入了解,全面认识其症状、预防措施和心理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产妇,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产后的恢复期。让每位新妈妈都能在最美好的时刻,享受母爱的快乐,不被身体的不适所困扰。
罗文娟 广西灌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