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报价惊掉下巴,集采中标的产品价格为啥如此低?

2025-01-11 07:31 阅读
人民日报

在医药圈里流行着一句话:第一片药成本是5亿美金,第二片药成本是5美分。《仿制药的真相》一书中也提到,“仿制药是在原研药的专利过期之后,合法仿制出来的‘廉价’版本。”参加集采的仿制药企无不使尽“浑身解数”,“腾笼换鸟”“组合出击”“产线升级”……钻研出了一套自己的“商业算法”。

市场份额从0.5%到40%,“以量换价”的商业逻辑

2024年12月30日,第十批药品国采供货区域公布,瑞尔医药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中标,其产品负责供应天津等7个省份。瑞尔医药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冯卫说,“这意味着这款品获得了集采报量近40%的市场,而集采前该数据不足0.5%。”

对药企而言,集采带来的较大订单量,使得每一剂药物的边际成本不断递减,并且让企业在原材料、辅料和包材采购上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这就是集采药品“以量换价”的“商业逻辑”。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2000L反应器生产。企业供图

2019年11月,在第二批国家集采中,成都通德药业的对乙酰氨基酚片以第一顺位中标,中标价0.69元/盒(20片)。

集采后,通德药业对乙酰氨基酚片占有了全国公立医疗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据米内网数据统计,对乙酰氨基酚片在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超过2亿元。

“集采后,产品进入医疗机构的覆盖面得到显著提升。对乙酰氨基酚片生产工艺十分成熟,我们通过过程控制、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等手段有效控制成本,加上在原料和配送端有一定议价权,价格能够覆盖生产和配送成本,阶段性实现规模化、连续化生产。”成都通德药业商业拓展总监刘冬丹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通德药业从对乙酰氨基酚片获得的不止于市场份额。

成都通德药业品牌总监王荣东介绍,在2020年-2022年期间,3年时间里对乙酰氨基酚片全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甚至一度成为短缺保供药品。而在此期间,通德药业为全国提供了超过1.5亿片的药品,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等部门的肯定,在业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药企的运营实践来看,一条生产线上不可能所有品种都赚钱,有一些品种肯定是要拿来做分摊成本的运营,一些价格低的集采药品,往往市场需求量足够大,企业会选择用它作为拓展市场和摊薄成本的品种。而集采打的是一套“组合拳”,总有能盈利的品种。

小改良能省下100万元,企业降本增效的“秘诀”

 

仿制药价格低,企业都亏本经营,事实真的如此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调研走访中获得的答案是:“集采,我们还能赚钱。”

集采中标的企业一方面通过规模扩张将固定成本分摊降低,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压缩人员和生产成本,在保质保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川科伦药业被称为“输液之王”,在它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24小时运转,仅一条氯化钠注射液生产线每天即可生产38万袋。为了降低不良品率,科伦将软袋注射液灌装的方式改为“底部灌装”。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王亮介绍,底部灌药的改良,既降低了药液暴露的风险,又使产品合格率直接提高了1%,假设每年生产1亿袋,直接节约成本达100多万元。“它不仅是降成本,还让药品的安全系数提高了。这就是集采带来的好处,正因为国家给了量,我们更愿意、也更敢于投入去研发。这是一个多赢的事。”王亮说。

除了技术创新,一座座“灯塔工厂”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秘诀”。

“这个地板十年如新!”2024年12月28日,在四川科伦药业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绝大多数环节是无人操作,在药品制剂间,记者看到绿色地面锃亮如新,甚至没有一条划痕,而这个生产线已投产了十年。

在科伦的生产基地,只见落地玻璃墙内是全透明的无菌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忙碌而有序,消毒、配制、灌装、密封、包装……一瓶瓶输液药品源源不断下线,最后由工业机器人自动打包,将药品送往库房。

这就是“灯塔工厂”,也被称为“无灯工厂”。就是在黑灯的情况下,智能化操作替代人工操作进行生产,省去人力成本、电力成本、环境保洁成本等,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消耗。

回款周期从半年减至不到30天,直接结算破解“三角债”的良方

 

在无菌环境下,工人将原料药投放入容器中。科伦集团供图

“集采挤掉的是药品虚高的价格水分,包括一些‘灰色地带’。”走访中,多家药企相关负责人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中选产品按合同规定的约定采购量直销医院,营销费用等大量中间环节费用大幅度节约。在过去,药价中约30%-40%是销售推广费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负责人透露,近年来许多仿制药企业销售费用都在下降,这与集采关系密切。“通过国家集采,改变了以往一级一级的销售方式,企业的销售费用自然就下来了。”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药品、医用耗材配送后“难结款、求结款”是困扰医药企业的一大难点、痛点。

据国家医保局2025年1月1日消息,海南、广西等9个省份已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企业回款周期从平均6个月减少为不到30天,企业垫资压力大幅减轻。

集采中标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一旦完成三方合同签订,医保部门将直接打款60%,合同量执行超过50%支付剩下40%。这样一来曾经医保、医院、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不再是问题,企业砍去了“催款”的工作,这对企业而言不光是解决成本回收的问题,甚至是直接解决了收入的问题,让企业得以专心去生产、去研发,没有后顾之忧。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