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两会开启两场“人大代表通道”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王馨文、钟冬梅报道:1月11日至12日,赣州市两会开启两场“人大代表通道”,6位赣州市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围绕“文化惠民”“科技创新赋能”“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健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振兴”等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章贡区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区文化馆馆长陈贝:让文化惠民更亲民
“近年来,我们立足‘共建文化章贡,共享美好生活’目标,以全民艺术普及为重要切入点,以惠民文化活动为杠杆,撬动中心城区各项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章贡区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区文化馆馆长陈贝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章贡区结合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建成了以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分馆的群众文化服务网络,整合章贡区10个镇街的文化场地开展文化活动,覆盖率达100%,扶持每个社区村配备一支群众艺术团,目前章贡区在社区挂靠、文化馆备案的群众艺术团有117支,囊括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人数达到3000余人,每年开展群众文艺演出近400场。同时,联动社会力量,打造“艺动章贡”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共开设16个校区、53门课程,累计1115个班次。通过组建优质的师资培训队伍、群众“点单”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陈贝表示,“艺术课堂”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的“菜篮子”,也将“菜单”和“遥控器”交到了市民手中,缩小了文化惠民的“距离感”。
瑞金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谢洲平:科技赋能,激发企业新活力
“瑞金市连续两年获评‘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综合成效先进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列赣州第三。”瑞金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谢洲平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在乡村振兴方面,瑞金市争取到3个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团入驻,携22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深入乡镇合作社。同时,打造了18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和4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有效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科技创新领域,瑞金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5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08家企业被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行列。在校企合作方面,瑞金市政府与华东交通大学携手共建“瑞金市华交科技研究院”,并深化与江西理工大学的合作,推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合作模式,已收集并解决多项科技合作需求。同时,成功对接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聘请12名高层次科技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谢洲平表示,这次会议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瑞金市校企合作的建议,从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龙南市福鑫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含宗:推动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龙南市福鑫钢铁有限公司是赣州市唯一一家拥有150万吨合法产能的电炉短流程钢铁企业,是‘江西省优秀企业’,被省工信厅评为‘江西省制造业领航企业’”。龙南市福鑫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含宗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为响应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求,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福鑫钢铁公司正以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全面实施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在2025年全面完成技改项目建设并投产,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龙南市全力以赴壮大工业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在推动新建企业入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许含宗表示,“我们企业将更加深度融入当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赣县区白鹭乡人民政府乡长曾庆珍:以产业振兴为轴心,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白鹭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在巩固传统粮油产业、提升古村旅游产业、丰富乡镇特色产业上做了一些探索,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人民政府乡长曾庆珍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在传统粮油产业方面,白鹭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机械化育秧中心、粮油烘干厂以及配套机械,并完成了775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该乡探索了粮油生产农业大托管模式,流转近7000亩耕地,推动“小农”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带动了农户和村集体增收。2024年,白鹭乡粮食种植面积和油菜种植面积均有显著增加,进一步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线。
在古村旅游产业方面,白鹭乡立足文旅资源优势,打造以白鹭古村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将古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今年以来,白鹭古村成功申报多个活动基地,吸引了多所高校红色研学活动,民宿和书院也成为热门去处。此外,白鹭乡还通过技术辅导、政策帮扶等措施,挖掘和扶持了一批特色产业,如黄元米果、油茶、桔柚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
安远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唐芸:让更多家庭享受到优质的托育服务
“2024年10月15日,安远县6所托育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总占地面积26.97亩,总建筑面积1.62万㎡,提供650个托位,全县托位数达1590个,千人托位数4.6个,成为江西省近年来新建托育机构最多的县。”安远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唐芸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安远县整合县妇幼医疗资源与民营托育行业经验,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务,并引进智慧托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同时,与北京蒙台梭利教育中心合作,开设先进育儿课程,规范托育服务。
此外,安远县采取“上级补一点、县里兜一点、群众少一点”的办托方针,通过政府采购托育教具、设备、设施,减轻托育机构运营压力,推动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托育”,也实现了“托得起、托得好”的目标,为全县婴幼儿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
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党支部书记李方华:传统古村落需要在保护中传承发展
“在2021年赣州市两会上,关于加强东龙古村落保护的提案得到了积极响应。近两年来,东龙村成功完成了2座危旧古祠堂、3个危旧门楼和32间传统民居的抢救性修复,并对25栋房屋进行了仿古立面整治。”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党支部书记李方华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东龙村,位于宁都县田埠乡,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保存着近百座古祠堂、书院、义仓等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确保古祠堂的安全,东龙村创新管理模式,将古祠堂与党员、三小组长联结,安排定期巡查。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东龙村在李氏下祠举办“孝老近亲”和“东龙古村文化展演”等文娱活动,并连续开展“春节联欢晚会”“庆端午”“老人集体过重阳节”和免费理发等活动,有效宣传了东龙古村文化。
李方华表示,未来,东龙村将继续以传统建筑保护利用为重点,结合改善民生,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和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有机融合,让这座古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