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课上但不放假”?别陷入了观念误区

2025-01-20 07:50 阅读
光明日报

学生明明“没有课上”, 但学校还不放假?近日,广州不少家长质疑,学校在考试后还需要过一周才正式放假。对此,多所学校表示,假前教育周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的好时机,也是学校开展特色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段,学生还需要按正常上学时间回校上课、参加校园活动。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谓“没有课上”并非事实。在不少家长的传统观念里,需要考试的课才是课,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结束了,也就意味着一学期结束了。但是在“新课标”引领的素质教育下,还有一些看起来“不像上课”的课。比如这次广州的假前教育周,有学校在活动现场设置15个课程31个项目,涵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公益等多个领域。这些同样是“课”。

如今,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内容都变了,学校在与时俱进地改变,家长的观念也要积极跟上来。并不只是在教室里上的课才叫课,操场、校外甚至是旷野,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所谓假前教育周,在《2024-2025学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历》中有提到:一至九年级学段,学校均有两周的机动时间,机动时间将由区教育局或学校视情况具体安排,可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科技艺术节、运动会、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机动周也不是非得安排到期末考试后,鉴于今年过年较早,其实可以有更合理的安排。这次引发争议,也值得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去反思改进。

教育的变革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作为直接教育对象的孩子,以及处于一线的教育实施主体——教师和学校,接受起来会比较快,而往往有着代沟、总是以“自己当年”来看待当前教育的家长,理解和接纳需要一个过程。对此,学校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引导,积极赢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这次争议中,也有家长表示,学生若过早放假会增加双职工家庭的照顾压力。这也说明,不同的家庭具体情况不同,学校或许也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放假机制,给予家长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一来,有利于错峰出行,减轻集中放假带来的交通压力;二来,也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的具体需求,让放假更加人性化。

眼下春节越来越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开启。就事论事,不少家长希望早点带孩子回老家,或者已经规划了外出旅游的行程,如果实在无法再调整,也可以和老师及学校商量,适当请一两天假。学校也应该对此报以理解。

只是从长期来看,家长们还是要尽快理解,一些素质教育课程对孩子来说也至关重要,属于学校系统安排的教育环节,它具有一定的刚性。就好比平时的课程不能说不上就不上一样,这些课程同样不应让孩子错过。而学校也应该把这类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是非得等到期末再集中去办。

无论如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的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孩子学得踏实、玩得开心,健康成长、科学成才。在此前提下,一切都可协商优化。(翟礼)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