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暗器”当“神器”
一年一度的春运上演,“抢票”总会成为热议话题。随着电子客票、实名制等购票制度改革的推进,一些平台从技术上玩猫腻,软件强行抢票、挤占有限资源,千方百计用套路吸引流量,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唏嘘。所谓抢票“神器”实则是加剧购票难的“暗器”。
从“等”到“抢”,春运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产生巨大的购票需求,火车票承载着太多回家的渴望。如今市面上抢票软件做的基本都是“无本生意”,本质上与官方推出的“候补购票”功能一样,只是把原本不需要付费的行为引导到了“加价”的道路上。可以说,“抢票神器”不仅打破了公平秩序,还提高了旅客的购票成本,应当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毋庸置疑,在热门地区票源紧张的情况下,抢票软件的加价抢票行为破坏了原本公平的购票环境。更有不少抢票软件恶意贩卖焦虑,明明在官网上还有余票,但是到了加速软件里则是“售罄”的状态,需要分享给好友助力后,才能得到快速抢票的功能,此种模式形成了病毒传播式的营销。对于着急回家的乘客而言,只要多付出一定的金钱或者动动手指就可以解决这个买票“燃眉之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何乐而不为,但实际上透过表面来看,抢票软件真的是“神器”吗?其实非也。
不少民众深知这些抢票“神器”披着的“黄牛外衣”,但又不得不在所谓的“高科技”面前“低头”。可以说,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抢票软件,正是抓住了民众模棱两可的心理。可以看到,一些抢票软件在还有大量余票的情况下,默认勾选加价、付费,让消费者吃了“哑巴亏”。
道高一丈,魔高一尺。要解决抢票难的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式,既要打出治理“组合拳”,又要找准病灶“下对药”,让监管“利器”出鞘,迫在眉睫。但如何补全监管盲区,既需监管部门步步为营地去解决,也需要全社会合力应对,否则只会让“抢票神器”添堵回家的路。
(赵传龙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