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帝师朱益藩

2025-01-26 18:35 阅读
当代江西

朱益藩书法手迹

“纵观朱益藩的一生,他始终情牵家国、心系乡民,多次在家乡遭遇灾害时奔走救灾。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积德勤绍佐时理物,建策忠谠兴利惠民”的信条,得到同僚的认可,也受到乡民爱戴。”

1935年4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首次赴日本访问。为营造日满亲善的假象,溥仪访日回国后第一时间就按照日本人的要求发布诏书,宣扬所谓的两国友谊以及日本天皇的仁义精神。

看到这一幕的江西莲花人朱益藩悲痛不已,视为奇耻大辱。他既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悲痛,也为自己昔日的学生悲痛。

朱益藩是谁?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是著名的书法家,还短暂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

朱益藩塑像。莲花县委宣传部供图

 

01

2007年春天,莲花县一位热心的乡贤邀请我们去看看花塘官厅,并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吁对其加以修缮。我看到的是两栋颇具规模、年久失修的江南大宅,中间还有一处老房拆除后留下的空地。

这两栋房子并不完整,有的房间成为了鸡犬钻爬的废弃空间;有的房间还保持着基本的模样,塌陷的屋顶露出一根根朝天的木椽,透出大片的天空;有的房间墙体倒塌,只剩下三尺高的残墙,密布着青苔……

官厅在莲花县城西南两公里处,因位于花塘村,故得名花塘官厅。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房子本来有三栋,里面出了两代著名的读书人,一门三进士。”

第一代读书人是朱之杰,咸丰年间进士,曾在陕西担任过知县。第二代读书人是朱益藩、朱益濬兄弟。两兄弟都是光绪年间进士,朱益濬曾任湖南护理巡抚,朱益藩担任过清代两位皇帝的老师,还曾短暂担任过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北京大学校长)。

朱益藩参加科举考试的试卷。莲花县委宣传部供图

朱之杰的仕途并不顺利,身体状况也不好,但他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朱益藩4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习字、读书。朱之杰英年早逝后,他的夫人又接过了教育孩子们的使命。

25岁那年,朱益藩被选为拔贡,签发广东试用知县。但他听从时任广东布政使张之洞的开导,决定回家继续攻读,并授徒自给。过了几年,朱益藩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十余年,朱益藩奉事于翰林院、詹事府之间,任翰林院侍读、詹事府詹事、司经局洗马等职。他还曾受命在南书房行走,兼任经筵进讲大臣,常为光绪皇帝讲授《贞观政要》及历史、诗文、书画知识。

后来,朱益藩多次外放为奉天、湖北、湖南、浙江等地乡试正副考官及陕西、山东等地学政,因频繁主持考政而被时人称为“红翰林”。但他在肥差要职上始终洁身自好,勤政廉明。他督导属吏认真执行考场规则,一丝不苟;为防止作弊,他严格检查考场,虽分段设有监考官员,仍深夜亲临查号;考试以后,他详细检查各房弃卷,看有无漏荐遗才。

朱益藩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期间,有两个权势显赫的大官因贪赃枉法,声名狼藉,弃官逃匿,后又行贿京官。御史台拟议联名参劾,后领头者畏惧权势,犹豫不决。朱益藩大义凛然,挺身而出,独上奏章,终使贪官受到惩处。

朝廷上下对朱益藩都很认可,两次派他担任选拔赴日本、欧洲留学生考试的考官。1907年7月至12月,又委派他担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朱益藩恰好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任上回到老家莲花守丧。他在花塘的房子正是建于此时。没过多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开始网罗人才,专门托人劝朱益藩出山从政,并许以江西省财政厅厅长之职,但遭到拒绝。

1915年,逊帝溥仪聘请朱益藩为自己的五位老师之一。在多次电报催请后,他念旧主之情北上,开始末代帝师的岁月,由此与溥仪建立了融洽和深厚的感情。因朱益藩既有学问,又善诗能文,还精通中医学,深受溥仪信用。

同时任溥仪英文老师的英国人庄士敦,后来在其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写道:“朱益藩在北京的社会中很有人缘”“我很敬重这位老先生,他为人诚挚坦白,古道热肠,尽力维护中国的旧道德和传统文化”“朱益藩对于中国的医学很有兴趣,他会切脉开方”。

由于朱益藩在北京的人缘和声望,1917年张勋带着辫子兵进京图谋复辟时,专门在江西会馆宴请朱益藩,试图游说他参与复辟清室,并许以出任辅政大臣。但朱益藩深明大义,拒不同意,认为复辟将有罪于民族,而且不可能成功,到时收拾不了场面。张勋复辟以后,紫禁城里的一些遗老遗少排队进宫叩拜皇帝,但两代帝师朱益藩始终没有动心。

花塘官厅外景。莲花县委宣传部供图

 

02

1924年11月,溥仪离开皇宫转至天津,朱益藩则受命处理清室留京办事处事务。留驻北京的朱益藩深居简出,教子读书研究书法。没有经济收入,他便在琉璃厂各南纸店挂笔单卖字,以润笔费维持生计。据说,现在北京东琉璃厂信远斋的匾就是朱益藩题的。即使日子过得艰难,他也依旧保持清醒,没有放弃民族大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要溥仪再称帝。溥仪举棋不定,就请老师朱益藩来商量。朱益藩来到天津,痛斥此事,态度非常坚决。他向溥仪陈述主拒不主迎的见解,力劝溥仪不要同意建立满洲国,寄居他人篱下讨生活,甘当傀儡,还劝他审时度势,认清大势所趋。朱益藩说:“依仗日本之势力果可靠乎?出此下策,不过徒令一些别有用心者,得以窥测我们意图,用来作为勾结日方之资本,以遂其侵吞中华之野心,使国家民族蒙受莫大损害,此事万万不可为,伏祈慎重考虑之。”朱益藩的铮铮直言,体现了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凛然气节,这在清末众多的遗老旧臣中,确属难能可贵。

遗憾的是,溥仪不听劝阻,最终前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听闻此事,朱益藩难过不已,责令儿孙把溥仪所赠祝寿诗、名画《恽寿平仿李成山水轴》《赵伯驹玉洞群仙图》等全部从墙上取下,以表达心中不满。

溥仪成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后,一批王公旧臣纷纷前往朝拜,捞个一官半职,但朱益藩不为所动。朱益藩的亲侄子朱沅珙一再劝他到长春去做官无果后,又央求朱益藩给溥仪写封信推荐自己。朱益藩不仅严词拒绝,还把所有的子侄叫到一起,告诫他们谁都不准到长春任职。溥仪两次电召他前往襄助,朱益藩都以托词搪塞坚决不赴。

但朱益藩又对清朝充满感情。在国民政府成立后,他誓不与国民党当道者来往。1936年春节前,时任北平市市长秦德纯、天津市市长萧振德派人给朱益藩送来《四书》和狐皮筒袍,朱益藩拒不相见,使来人十分难堪。

修缮一新的花塘官厅。莲花县委宣传部供图

 

03

朱益藩践行利国利民的人生信条。他有个儿子名叫朱毓銮,曾任郭沫若的秘书。朱毓銮回忆说,父亲时常告诫他们兄妹要勤奋研习诗文书画及史料掌故,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加强道德修养,如此才能做到“积德勤绍”“兴利惠民”。

朱益藩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他早年受过严格的馆阁体书法训练,学习欧、柳、赵诸家,后来兼师李北海、米襄阳等。朱益藩入值南书房时以擅长书法闻名,经常承代御笔书写匾额、春牌、福、寿字等。

受晚清学者倡导碑学的影响,朱益藩的书法逐渐走向碑帖兼容,形成了用笔妍丽遒劲、雍容冲和、宁静淡雅、法度严谨的风格。他写的楹联、条幅、中堂、册页、扇面以及长卷寿屏等,都是书法精品,很受欢迎。

1937年3月,朱益藩在北平病逝,享年77岁。有友人为他撰挽联:“一片孤忠,唯不克止怀玉入秦,是其遗憾;千秋功论,虽未能抢徐庶归汉,另有苦衷。”读之耐人寻味。

纵观朱益藩的一生,他始终情牵家国、心系乡民,多次在家乡遭遇灾害时奔走救灾。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积德勤绍佐时理物,建策忠谠兴利惠民”的信条,得到同僚的认可,也受到乡民爱戴。

有意思的是,朱益藩1912年开始在家乡营建了花塘官厅的一部分,但他自1915年携家眷赴京之后就一直没有回过老家。革命时期,官厅的用途发生改变。1931年,官厅成为中共湘东南特委驻地,后来又办过“列宁学校”,湘赣省第一次党代会和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都在此召开,胡耀邦、王首道等都在此工作过。(漆宇勤)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