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老师不再当配角

2025-02-11 22:27 阅读
北京日报

新近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更加合理,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对推动体育教育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意义深远。

曾几何时,中小学体育课被语数外文化课以“体育老师生病”为由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今后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吗?对此,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特级教师任海江表示,以前,确实有一些学校存在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的现象。但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现在体育老师 “被生病”、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因为现在体育课也是主科,四、六、八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要算到中考体育总分中,而且,家、校、社都希望孩子们有个好身体。

此次《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的印发,令人们对未来中小学体育发展充满期待。据任海江介绍,人们通常印象中,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传授体育运动技巧,事实上,现在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多元,更具挑战性, 必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也远非“带学生上上课”那么简单。比如,一个小学体育老师要撰写学年教学计划、进度和教案,每周完成17 课时的教学任务,组织大课间、课外活动和课后服务等工作。课堂之外,体育教师还需化身活动策划者、健康守护者和设施管理者。校内的各种体育赛事,从制定比赛方案、编制秩序册,到组织比赛,体育教师团队需要提前数月规划细节,确保每个环节既能展现学生风采,又能传递体育精神。清华附小已经连续十三年举办的“马约翰杯”足球联赛,各班会代表不同国家入场参与开幕式,每一届比赛都历时近一个月,学生全员参与,有的担当解说员,有的担当志愿者,比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绿茵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此外,体育教师每学期还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小胖墩”“豆芽菜”等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帮助他们持续提高体质。

“北京中考体育改革后,‘过程性评价’与 ‘项目自主选择’成为关键词。”任海江说,今后,体育老师会更重视学生过程性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精准把脉,精准施策,注重家校协同,保障学生课余运动时间和效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