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唱响江西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

2025-02-12 16:40 阅读
当代江西

2月11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持续延伸‘农头工尾、粮头食尾’链条,拓宽农产品市场渠道,提升江西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强农之路该怎么走?赣品农业如何“出赣”?

作者 | 联合调研组

题图 | 赣南脐橙挂满枝头

品牌强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江西是农业大省,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绿色之源”,生态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品牌化发展大有可为。省委书记尹弘提出,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狠下功夫,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擦亮江西农业品牌“金字招牌”,事关乡村全面振兴,事关农业强省建设,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全力做好的“大文章”。

“井冈山”牌生态大米。

品牌化是农业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的品牌化,就难以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和农业效益,也就难以顺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早在2017年,原国家农业部就开始全面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此后,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根据产业规模、品牌基础、市场消费等要素,分品类、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高水平农业品牌。

从广袤开阔的西北大漠到西南边陲的偏远山村,从河湖纵横的江南水乡到沟壑林立的黄土高原,当人们意识到农业品牌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可有效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时,全国很多地区不约而同把视线投向了同一条赛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比如,浙江积极实施农业区域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推动“浙农优产·百县千品”建设;四川启动“天府粮仓”精品培育计划,推动“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向“特而精、优而美”转变;山东集中培育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品牌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鲜活注脚,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打造更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然成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突破口和“热门赛道”。

庐山山北茶场。

近年来,江西充分利用独有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擦亮“赣字号”农产品品牌,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政策扶持更加聚焦。做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先后制定《江西农产品品牌策划总体方案》《江西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支持打造贯穿农业农村重点领域、重点规划的品牌;全力打造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6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8个,构建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的良好发展格局;省级有关部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上榜“中国品牌信息价值评价”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给予奖励,支持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

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完成1个省级全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赣鄱正品”的打造;泰和乌鸡、赣南茶油、赣南脐橙、广昌白莲、崇仁麻鸡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井冈蜜柚、赣南脐橙等10个品牌所属区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4年,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庐山云雾茶、赣南茶油、婺源绿茶、狗牯脑茶荣登“中国品牌信息价值评价”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上榜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五、中部省份第一;赣南脐橙品牌价值提升至691.4亿元,列全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第五、全国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第一;“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位列“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全国第7位。

“赣字号”农产品更加畅销。江西品牌农产品在全国市场持续“跑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布局江西优质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年销售额超亿元。2024年,江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08.69亿元,同比增长54.3%;线下与大型商超、重点餐饮企业高效对接,推动1300多款农产品进驻华润精品超市、盒马鲜生、黑珍珠餐厅等高端商超餐饮平台。品牌农产品频频“漂洋过海”,米粉、鳗鱼、茶叶等作为江西优势农产品,位居全国出口农产品前列,江西有机茶占据我国出口欧盟有机茶的“半壁江山”。

总体来看,江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品牌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整合管理不够、营销策划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果农采摘南丰蜜桔。

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化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江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迫切需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产业化思维、标准化生产、体系化营销,推动品牌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构建农业品牌协同发展体系。立足资源禀赋,省市县三级联动做深“土特产”文章,研究编制省级品牌强农发展规划,统一指导和协调全省农业品牌发展。一方面,强化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的协作,健全农业品牌认证、推广、保护和延伸等机制。另一方面,以“赣鄱正品”等区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鼓励创建知名企业品牌作为子品牌,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共生共荣,进一步推动省级农业全域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协同发展。

厘清农业品牌建设主体责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农户之间权责关系,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牵头引领作用,筛选和培育地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合理规划品牌发展路径,主动为行业协会、企业、农户“搭台唱戏”。行业协会主“推”。行业协会要发挥生产指导、保险服务、信用合作和权益保障等服务功能,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户自觉遵守生产标准,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企业主“建”。农业企业要建立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和市场有监测的生产机制,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承担品质把控主体责任。农户主“产”。将农户纳入产业链条之中,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让农户合理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使农户成为品牌建设的受益者和维护者。

优化农业品牌产业化发展路径。立足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培育一批本土农业领军型“小巨人”企业,推动一批国内外农业产业巨头落户江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打造一批高技术农业生产集群、加工集群、流通集群,强化信息化管理和产业互联,以即时市场需求引导集群产业生产销售,突显集群发展优势。以农业产业为融合基点,向前延伸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向后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资配送、农技推广及金融保险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资源,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一支服务江西本土的农产品研发团队,开发更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

加强农业品牌策划营销力量。积极引入大型供应链企业,推动优质农产品开展国际认证,加速抢占欧盟等高端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认可度。培育一批深耕江西市场、熟知江西文化、了解江西产品特色的本土专业品牌策划公司,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稻作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茶文化等品牌元素,与“珍、野、稀、名、特”农产品相融合,打造江西独有的农业特色品牌。广泛建立“线上+线下”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积极培养专业新媒体营销团队和头部主播,支持企业在一线城市建立营销“飞地”,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和社交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网络直播带货等新电商业态,不断提升江西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