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打着“老年大学”的幌子坑老

2025-02-13 20:30 阅读
北京晚报

“一开始说是免费体验,结果很快就开始卖课了。”据法治日报报道,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这块“香饽饽”,以“办老年大学”为幌子,打着“免费体验”“名师授课”的旗号,将推销课程包装成“学习机会”,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赚取高额利润。

不良商家开办的“老年大学”,其实就是推销市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老师”,实则是训练有素的推销员;限时抢购、内部特价的“学习资料”,不过是推销课程。经不住忽悠,不少老人付费上推销课。有人下单价值数千元的书法课程后,发现课程质量与先前的体验课相差甚远;有人买了“包治百病”的“神奇保健品”,结果不仅身体没好转,反而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有人在“老师”的帮助下贷款买了高端相机,最后没学到东西不说,还债台高筑……

细究起来,商家的套路真不算新鲜。过去是在街上支个小摊吆喝或在小区开“养生诊所”的模式,但老人大多已能提防一二。之所以又有这么多老人“上套”,主要是因为信任“老年大学”这个名号。在大多数人眼里,老年大学应为公办,主打权威放心、真实有料、不卷不贵。然而老年大学鱼龙混杂,由于公办老年大学供不应求,民办老年大学、教培机构等“活”了起来。一些不良商家混迹其中,甚至有些民办老年大学压根儿没有办学资质,挂起“大学”的招牌,骗取老年人无条件的信任。

“野鸡”老年大学的恶劣,不单在割老年人韭菜,更在给老年大学抹黑。最好的养老是学习,最好的养生是读书。老年大学贵在给银发群体提供学习充电的机会,拓展了独居空巢老人的社交圈,满足了退休一族急需的情绪价值。不良商家搅和老年教育市场,老人不仅经济利益受损,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活到老,学到老”,岂能变成“活到老,被骗到老”?近些年,从假古董收藏到“神药”推销,从线下讲座到线上直播,从买卖场到课堂,都不乏专给老人“埋雷”的不良商家,老人到哪儿都需战战兢兢地捂着荷包,老年友好型社会谈何说起。

护好现在的老人,就是在护好未来的我们。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创办老年大学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取得办学资质才能招生,其间,必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应该联手,保证老年大学办前合规范、办后不出格,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严厉打击以老年教育名义骗老、敛财等不法行为。同时,政府须以政策、财政支撑等做好引导,让老年教育跟得上社会需要,回归公益属性。

老年大学的招牌,不是用来欺诈老人的幌子。不能再让老年群体成为最易收割的韭菜,不能再让老年大学成为推销市场代名词。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