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九次亮相央视,这个赣南客家小镇凭什么

2025-02-17 07:46 阅读
当代江西

凭借独特的客家风貌,近年来,杨村镇火爆“出圈”,成为备受瞩目的文旅明星镇。

青砖黛瓦覆古墙,檐角灯笼曳残阳;古法酿得千秋醉,时光沁入石板香……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赣南客家古镇杨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对于假期里的火爆场面,当地人已习以为常。过去一年,各级媒体镜头聚焦杨村,杨村更是一年内九次亮相央视,迎来高光时刻。杨村有何独特之处,竟能成为央视镜头下的常客?
杨村不是一个村,而是一座屹立在赣南红土地上的千年古镇、一座富有客家风情的赣粤边陲重镇。它坐落在龙南市西南部,享有“赣南客家看龙南,龙南客家看杨村”的独特地位。凭借独特的客家风貌,近年来,杨村镇火爆“出圈”,成为备受瞩目的文旅明星镇。

乌石围航拍。杨村镇供图
 

文化遗产:时光沉淀的文化瑰宝

 

历史上,客家先民因战乱等因素从中原南迁,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人来到杨村拓荒开垦,造田建园,世代繁衍。
走进杨村镇,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保存完好、风格各异的围屋。全镇60多座保存完好的围屋,每一座都堪称客家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们如同岁月的使者,静静伫立,迎接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
穿过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道,巍然耸立的燕翼围让人眼前一亮。作为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燕翼围是赣南围屋中防御体系最为完备坚固的。它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历时27年建成,集防御、居住、生活于一体,不仅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已数不清多少次抵御外敌入侵,保护着围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经受了日军的炮弹袭击。
近年来,为用好围屋这一独特的客家文化“活化石”,龙南市加强客家围屋保护修缮利用,大力推动“老屋复活”行动,原本沉寂的客家老屋逐渐活了起来。
2024年1月,央视新闻频道《古韵新风 江西赣州 百年围屋376个故事里的人间烟火》的报道提到,燕翼围墙壁的弧形通道暗藏玄机——“传声洞”,解决了14.3米高墙围屋内外沟通的难题,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同年10月,《文脉春秋》栏目再次聚焦燕翼围,介绍了它的136间房,至少四分之一用于储存粮食,以备围困时居民能生活一年以上……通过央视的镜头,燕翼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背后的历史故事为更多人所熟知。
为更好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杨村镇还创新实施“围长制”,设立围屋专管员,由党员干部担任“围长”,负责围屋的日常巡查、保护修缮以及文化传承等工作。
杨村镇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翼围为中心,充分挖掘周边细翼围、敬安堂、啟佑堂等围屋资源,打造太平古镇客家文化旅游景区,于2024年3月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古韵悠悠:客家文化的活态传承

 

“噼里啪啦……”大年初一一大早,在一片爆竹声中,龙狮走村串户,杨村镇乌石围的春节民俗活动正式开始。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乌石围内外张灯结彩,远远望去,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随风摇曳。乌石围内,舞龙队伍活力四射,矫健的身姿、灵动的步伐,配合着激昂的锣鼓声,将龙的威武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围屋,被列入《世界桥梁大观》的廊桥——杨村太平桥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景观。太平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并在清嘉庆至道光年间重修,是一座下层为砖石结构、上层为砖木结构的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这座桥的兴建,据说还和一代大儒王守仁(阳明)平定三浰有关。它横跨在太平江上,宛如长虹卧波,不仅是杨村人出行的重要通道,也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年端午时节,在一方仅15亩的池塘里赛龙舟是杨村镇的一大盛事。虽不及别的地方在大江大河里赛龙舟的场面壮观,这场小型龙舟赛——传承了500多年的太平堡龙船会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端午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携手打造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此录制,由撒贝宁带领的“山水小分队”就实地体验了杨村龙舟赛,感受古镇的无限活力。
在杨村,除了视觉盛宴还有味觉盛宴。乌石围添丁宴、燕翼围围屋村席、新围仔米酒盛宴等活动将“食在杨村”展示得淋漓尽致。
鲜嫩多汁的板盖丸焖鸭、软糯香甜的客家酿豆腐、有鱼鲜味不见鱼身的客家捶鱼……单就红薯粉,在杨村人的手里也能变身杨村乌粉、春卷、凤眼珍珠等美食,各种地道的客家美食鲜辣酸香、荤素相宜、风味独特,让人垂涎欲滴。
在美食这方面,杨村是出了名的。对比县城的饭店餐馆会发现,排名前十的餐馆,要么老板是杨村人,要么主厨来自杨村。米酒,自古就是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待客、助兴饮品。如今,杨村米酒酿造技艺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杨村镇还有客家织带、锡壶制作等非遗技艺。这些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了杨村镇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频繁登上央视舞台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旅融合:客家小镇的发展引擎

 

“我每次都会选择入住不同的民宿,只为邂逅不一样的风景,很喜欢这里的舒适与清雅。”春节期间,来自香港的王婷女士,与闺蜜选择杨村镇的栖翼围民宿作为下榻之处。
这个开在围屋里的民宿,由古老围屋和旧民房改造而成,简洁古朴的装修风格深受住客青睐。2023年,一直在龙南从事民宿生意的钟美娣看中杨村的发展前景,在此布局自己的民宿产业。据钟美娣介绍,栖翼围民宿从大年初一到初五客房预订率达100%。
“客家文化是杨村的名片和资源,我们注重保留传统风貌和彰显客家特色,推动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杨村镇党委书记赖伟胜说。在太平古镇建设初期,当地创新探索出“零成本”房屋租赁模式:政府出资修缮房屋,相当于直接向群众支付了房屋租赁费用;十年后再根据市场状况和获益情况重新商定租金。
通过“引进市场主体经营三分之一、村民自营三分之一、镇村自主经营三分之一”的方式,引进实力雄厚的民宿、餐饮等公司负责古镇主要业态,鼓励村民自主经营小吃、零售等配套产业。这样一来,不仅让群众共享发展的红利,更是直接推动富民产业、景区打造与乡村建设有效融合,推动传统村落向“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华丽转变。
脚下是怀旧复古的青石板路,目之所及是古色古香的围屋古建,空气弥漫着令人陶醉米酒香气……立足客家文化传承展示区的定位,当地坚持“修旧如旧、能修不换”的原则,采用传统土木工艺,最大限度保留、恢复建筑原有风貌,让游客漫步在太平古镇,不仅能感受到杨村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体验到浓郁的客家乡愁。
此外,在春节、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假日,杨村镇还会举办各类民俗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客家风土人情,在传统村落寻找客家乡愁记忆……如今,围屋复活、米酒飘香的杨村太平古镇正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游客。(叶波 叶婷婷)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