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务员来了,“铁饭碗”不“铁”了?

2025-02-19 06:23 阅读
光明日报

近日,深圳首批“AI公务员”上岗。据报道,这批“AI公务员”是深圳福田区基于DeepSeek开发的70名AI“数智员工”,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

消息一出,舆论震惊。因为这些AI“新同事”太能干了: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AI任务督办助手”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难怪有网友惊呼:“年底评优要输给这些不领工资、不交社保的AI‘新同事’了!”

随之让人震颤的是,那个头脑中恒常稳固的概念产生动摇——“铁饭碗”都不“铁”了,还有什么职业是不会被轻易取代的?

事实上,环顾四周,AI已经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席卷千行百业,加速接入我们的生活。来看这些变化:DeepSeek在多家医院完成本地化部署;微信测试接入DeepSeek;江苏、内蒙古、江西等多地政务系统已接入;三大电信运营商,中石油中石化等中企巨头也已展开合作……各类主体加速融入数智人朋友圈,含“D”量成为各方面智慧化水平判别依据。

再一次,AI的渗透力、竞争力、颠覆力给人类带来冲击。如果说,人们曾经还怀有“科技大势离我尚远”的疏离感,那么现在不得不认清形势,原来,人机共存的生活已经成为不争事实。

AI融入生活的“加速度”,不难理解。无论是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还是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AI都在修改着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但AI改写了全要素生产方式,实现了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另一方面,AI的进入门槛无限降低,不论是社会科学上的“消除数字鸿沟”,还是技术哲学中的"工具理性扩张",人们被拉进同一张数字网络,共享同一种先进工具,这种技术平权与认知重构的双向运动也正在重塑社会生产。

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不过是顺势而为,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为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从最初以建立政府网站、实现办公自动化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到线上服务全面铺开、移动政务依次兴起的数字政府,再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脚步从未停止,AI公务员不过是这条路上的又一个标志性节点。

而这个节点对普通人的意义在于,“数智员工”开始重新定义职场KPI、提升职业护城河,拷问各行各业存在的真谛、唤醒专业人员履职尽责的初心。

当更多公务人员能够放下重复劳动,从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抽出身来,从政务办事大厅的柜台后面走出来,走进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倾听声音,更好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那便不会产生“混日子”的错觉,也让人类公务员的真正价值得到凸显。

人机协同时代,冷静的机器更能凸显人类的“温度”。在情理法的中间地带,在共情、创造、道德判断等复杂人类特质上,人类还有广阔天地。(孙小婷)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