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2025-02-19 17:08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延长至15分钟——新学期,多地出台政策,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及体育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成为校园一道新风景。

  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延长至15分钟+大课间,三位一体,各具特色,意味着学生们有了更多时间进行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因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健康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无疑是一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全面发展和社会健康进步的重大举措。

  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强调,要保障学生充足的课间活动时间,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各校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利用课间、大课间和体育课为学生搭建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平台,聚焦“小胖墩”“小眼镜”“脊柱侧弯”等青少年体质普遍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和活力,努力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我喜欢踢毽子”“我喜欢跳绳”“我喜欢打沙包”“我喜欢跳皮筋”……孩子们喜欢的运动学校都进行组织安排,给孩子们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每一个挥汗如雨的日子,闪闪发光的不只是孩子们流淌的汗珠、开心的微笑,还有健康成长的光芒!

  鉴于学校空间狭小、运动场地不足的实际情况,不少学校因地制宜拓展和开发活动空间,努力写好“小场地大体育”这篇文章。有的学校充分利用墙面、地面、桌面“三面”,在教学楼外墙和走廊墙面设置彩环投靶、蹦跳摸高等项目,在操场旁的过道绘制跳房子、字母连环等游戏,还开设了桌面操、益智棋等趣味活动;有的学校针对不同项目间存在场地和时间冲突等现象,绘制“校园课间运动区间划分和活动时间图”,孩子们可以按照示意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进行锻炼;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实行值班制度,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都参与进来,共同承担课间活动巡查指导等管理职责,保障学生活动安全。

  动静结合两相宜,张弛有度更育人。动可以强身健体,静可以修身养性,学可以培德增智。对于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来说,动则使校园洋溢青春气息,静可使校园彰显安宁和谐。“和谐”既是指人的和谐发展,也是学校“合作文化”和谐发展的体现。动静相宜,动静有序,两者相辅相成,可让学生身心两健、内外兼修、五育并举,真正实现全面育人。在培养孩子们运动习惯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孩子们“五育”并进,做到学习有目标、做事讲规则、为人守规矩、人生有理想。动静相宜、五育并举、和谐发展体现了学校对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重在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自觉,涵养健全人格、张显主体个性、实现多元发展。

  落实“双减”强体质,“五育”并举促成长。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适当的课间游戏和运动,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青少年思维发育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乐”起来,脸上有笑、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这是既是教育工作者责任,也需要凝聚家庭和社会的共识,让我们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共同努力。(王同文 许华凌)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