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师大博导“师德崩塌”事件说开去……

2025-03-11 15:13 阅读
大江网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博导宋某某的师德崩塌事件,不仅引起了全社会对高校“学术权力通病”的关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精英教育的反思。从学术造假到私德败坏,从偷税漏税到违法乱纪,一向奉行精英教育的成功人士、代表社会精英形象的公众人物,为何会屡屡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挑战普罗大众的认知下限,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奉行的精英教育出了问题。

  大部分人把精英教育简单视为有优越性的、精致利己的成功学教育。他们把教育当作功利主义的竞技场,把成功简化为物质的堆砌,不仅与国民教育脱节,更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严重脱轨,其价值内核早已被异化,走入了功利主义与精致利己主义的误区,势必导致价值内核迷失,精神信仰混乱。

  “重术轻道”,教育被物化为精英生产线,把功利主义等同于素质教育。在国民教育过程中,学校会综合考量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但是精英教育崇尚的是优稀资源的配置,他们着意打造的是“竞赛机器”"爬藤精英",追求的是名校“参数”。如此培养、教育之下,不仅有光鲜、漂亮的成绩履历,更有令人艳羡的上升通道,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不仅会催生畸形的成才观,更容易令人陷入成功的迷魂阵。华衣美食、名车豪墅,坐享优势资源,已然是成功标配,高人一等的飘飘然之感自会油然而生。于是,道德和法纪,就可能被他们视为束缚自由天性的枷锁。于是,“巨婴症患者”“精致利己主义者”应运而生。他们有着光鲜的学历、体面的工作,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就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感。他们过度沉迷于对成功的符号化追求,迷信个体阶层在社会中的优越性不可侵犯,却忽视了脱离了时代和国家的支撑,个体的力量将变得微不足道。

  “精英至上”,家庭教育奉行唯成就论,导致道德教育陷入虚无。不知从何时起,贵族教育成为中国精英教育的典范,家长们沉迷于打造“贵族血统”,不断攀比,不知疲倦。可笑的是,在他们的眼里,中国没有贵族,只有西方才有。而他们所谓的贵族教育,就是上全外语的学校,学习钢琴、艺术、马术……华衣、美食,精致、奢靡……有成就便有一切,至于德行、操守,统统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他们精于算计、善于经营,挖空心思地走向一条条“成功之路”,把“修身齐家”演变为“镀金济私”,把“特权意识”凌驾于“规则认知”。殊不知,刻在中华民族精神内核里,最尊贵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赤子之心。这岂是那些浮华、虚荣、自私、自利的精英贵族教育所能望及的?所谓“贵”,不在于皮,而在于心。普通人,只要积极向上、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德行无亏,无须任何血统加持,就值得被尊敬重。

  在这个价值重构的时代,精英教育的真谛不应是制造特权阶层,而是培育能够引领文明进步的先导。当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当成功重新定义为人格完善与社会贡献的统一,“精英塌房”事件自会失去滋生的土壤。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具人文情怀、既追求卓越又坚守底线、既有独立人格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这才是精英教育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周流敏)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