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先导丨49人成功避险,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江西两地!

2025-03-20 16:12 阅读
江西气象网

  近日,江西萍乡、赣州公布两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以气象预警为先导,排查隐患,处置得当,为群众安全转移避险抢夺先机。

萍乡

  3月4日12时35分,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枫桥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华,接到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通知后,立即赶赴枫桥村22组地质灾害点巡查,发现村民胡庆祝家农房墙体开裂,房前道路坍塌、地面有沉降迹象,存在地面沉降造成房屋倒塌风险,威胁6户17人安全,于是立即上报。

设置警戒线和醒目警示标语

  回顾这次过程,此前,2月28日,上栗县气象局通过气象资料分析,预判在3月2日晚-5日,降水过程有明显对流性,部分乡镇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并制作《气象呈阅件》报送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做好积极应对准备。

  “我当时是在乡镇工作群里,看到了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李华回忆道,“所以第一时间就在村里开展巡查。”接上报信息后,县应急管理局、赤山镇人民政府组织干部同步赶赴现场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转移避险受威胁的6户人家17人并妥善安置,截至3月5日降水来临前,所有预定转移人员均安全撤离。“现在有很多接收到预警的手段,”在赤山镇应急办的办公室里,由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预警终端,会同步进行警告提醒和“叫应”内容语音播报,赤山镇应急办的主任黄添根说,“可视化的屏幕方便我们直观掌握各村的雨情、雷达回波趋势走向。”

  筑牢防线,强化联动,机制先行。“去年我们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签订了防灾减灾联动合作协议,”上栗县气象局副局长甘维金说,“通过‘递进式服务+叫应+响应’机制,强化灾害性天气全过程服务,为抢险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赣州

  3月2日开始,赣州市赣县区连日出现强雷电和短时强降水,3月4日9时30分,沙地镇螺田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曾君斌,巡查时发现观上组村民房前山体开裂,于是立即上报。

螺田村地面裂缝

  “3月3日我区将出现今年首场强对流天气,各乡镇、部门应提前做好防范应对……”此前2月28日,赣县区气象局已经制作《气象呈阅件》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决策服务材料。3月3日12时起,赣县区气象局连续发布雷电黄色、大风蓝色、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通过短信、微信、气象预警终端等渠道第一时间直达全区6000余名应急责任人及基层信息员手中。

  “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我们马上组织村干部及信息报送员对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螺田村村书记曾维遴回忆道。接到曾君斌的上报后,赣县区应急管理局联合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及沙地镇政府迅速组织专家赶赴现场勘查,确认山体存在50余米长的裂缝,且有新开裂、下沉迹象,随时可能发生滑坡,威胁山下住户和高压输电线路安全。“预警信息为我们及时开展防御救灾、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赣县区应急局防汛办主任刘华军说。

  村委会连夜转移安置涉险的6户32人,在危险区域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和警示标识。“气象预警信息很重要,推送及时,让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组织转移,群众满意,我们也安心。”螺田村村书记曾维遴表示。

  据悉,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通报指出,这是两起典型的村级主动靠前、县乡果断处置、市级预警预报、省级前瞻谋划的成功避险避灾案例。实践证明,气象早期预警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基础建立的高效综合防灾减灾模式,也是防范化解气象风险挑战的有效手段。当前,江西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强化主动互动联动,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文/汤黄亮 朱俊军戴文娟 黄雯 李钦 审/钟微)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