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春耕忙 赣鄱沃野播新绿 ——江西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助力粮食生产下好“先手棋”

2025-03-21 17:30 阅读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春风拂过赣鄱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农机穿梭、秧苗青翠,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江西今年早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气象部门以科技赋能、服务护航,全力推进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下好“先手棋”,为早稻丰产注入气象动能。

  高位组织部署大力度推动早稻早播联合示范

  “要推进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根据气象情报制作春播进度图并进行挂图作战……”3月1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春耕生产视频调度会,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推广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早稻产量。

  深化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六联合”服务,省气象局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联合印发《2025年江西省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方案》,要求结合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建设等项目加强推广,全省力争建立100个示范点,特别要求在17个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建立至少2个示范点。

  同时,省气象局为确保专项服务落实到位,组建了联合专项工作专班,印发早稻早播专项气象服务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各级分工,对建立早播服务对象清单、开展实地调查和观测、加强联合会商、强化早播指导和服务做出具体安排。

  强化联合协作高精度强化技术指导

  “赣州市,大田直播,3月下旬前期;上饶市,小拱棚,3月中旬后期……”由省农业气象中心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定《早稻早播早育技术方案》,解读早稻早播早育技术优势和气象服务指标,并从早播时间安排、品种选择搭配、科学“看天管苗”等六个维度提出技术措施,通过数据共享与技术培训,推动早播气象服务与农艺措施深度融合,为技术转化落地提供全链条支持。

  “加强天气监测预报,我们还集合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等多领域的省级首席气象专家,高配置形成联合技术团队,针对早稻早播气象保障实施‘日调度、周会商’,”省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蔡哲说,“我们针对影响早播的气温、降水等关键要素开展精细化预报,逐日滚动制作早播气象适宜度格点化预报产品,为早播生产安排提供气象指导。”

  细化服务举措伴随式服务早播生产

  抢前抓早,周密部署。聚焦早播生产需求,江西气象部门推出“双线服务”模式,面向政府和部门,强化早播决策气象服务,先后2次提出春播天气趋势预测及早播生产气象建议,报送3期《气象呈阅件》《气象情况反映》,为部署春播生产提供重要参考。面向早稻早播大户,按照“分区域、分时段”服务策略,提前14天启动春播专题服务,截至3月20日,已经发布8期春播服务专报,通过“江西微农”“江西农业农村”等服务平台将服务信息送达种粮大户手中,帮助农户规避低温风险、抢抓农时。

3月19日,气象服务走进抚州市金溪县早稻育秧田拍摄:张良春

3月19日,气象服务走进吉安市新干县工厂化育秧大棚拍摄:罗丽红

3月18日,抚州市南丰县抢晴开展早稻播种育秧拍摄:涂婷

3月17日,萍乡市上栗县抢晴开展早稻工厂化播种育秧拍摄:朱佑辉

  走进田地间,精细化直通式服务因地制宜,更多面对面的气象服务场景徐徐展开,让“知天而作”成为现实。3月下旬,在连续晴好的早稻播种育秧“黄金窗口期”,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人员纷纷走进田间地头,与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讲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要点,宣传春播期间天气特点及影响等科普知识,为农户送上贴心服务。

  “气象专家现场指导早稻播种,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宜春市上高县种粮大户姚小军说。抚州市金溪县种粮大户黄建明,是根据天气早播的“老手”,也是气象部门开展早播气象适用技术试验示范的“老朋友”,对人工抛秧方式的早播优势有着深切的体会,“今年想尝试利用无人机直播早稻,这种播种方式下稻种未经催芽,出苗历程长,更需要根据天气适当早播,希望能得到更长期、更精准的天气预报。”

  据悉,截至3月19日,全省早稻已育秧面积(折大田)已超500万亩。随着春播生产的继续推进,江西各级气象部门将继续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紧盯转折性天气、灾害性天气过程和水稻生产关键环节,以早稻早播示范区为重点持续做好早稻全程化气象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单产提升贡献更多力量。(文/何宇轩 李钦 审/郭瑞鸽 钟微)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