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不负春光,奏响春耕备耕“奋进曲”
据近日农情调度,全国已春播粮食3500多万亩(大田播栽面积,不含育秧),完成意向面积4%左右,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春播马铃薯播种近三成,春小麦播种过一成,春玉米播种2%;早稻育秧过半、栽插近一成,其中海南育秧过八成、栽插过七成,广东育秧过八成、栽插过两成,广西育秧过八成、栽插过一成。
“农,天下之大本也。”在农业生产的年度循环中,春季田管与春耕备耕是极为关键的开端,关乎全年粮食的丰歉,牵系着百姓的“米袋子”与“菜篮子”。各地必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粮食结构,尤其是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持续稳住粮食安全的“基本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就是春耕春播的“粮草”。其中,要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好种产好粮”,尤其要注重科研创新选育,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好现代化种业基地,培育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金种子”。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稳定农资价格;建立健全农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春耕期间农资不断档、不缺货。
科技不仅是效率的“加速器”,更是应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压舱石”。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向“希望的田野”聚集,智能化农业机械纷纷“上岗”,令春耕更富有高科技含量。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环境传感器、卫星遥感、农业无人机、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设施园艺等领域取得不少新突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再次凸显了科技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是“硬核引擎”。对此,各地要不断提高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和智能化农业科技装备服务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播种、春耕上“云”用“数”,更好发挥“智慧农业”的作用,真正用先进的技术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管正当时。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只要各地各部门要压实责任,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提升潜力,开好局、起好步,就一定能够为全年粮食生产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让“大国粮仓”更充盈、“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