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预算公开,让钱花得更明白更有效
3月2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拉开大幕,向社会公众“晒”出新一年的“花钱”安排。
“账本”晒得明,“花钱”须问效。据了解,2025年公开的内容涵盖中央四本预算情况、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情况和有关说明,公开分地区情况表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至48个。进一步讲,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分配财政资金,让哪里多花、哪里少花、哪里花多少更加清晰,让每一分钱更有价值,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托举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
翻开今年中央部门预算“账本”,民生依然是关键词。教育、就业、医疗等事关民生的诸多项目,都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经济源泉”。譬如,支持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消费,促进数字、智能、文旅、体育等消费新热点加快发展;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中央对地方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809.45亿元、增长11.5%;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一个个数字,让人们看到了中央部门预算的民生情怀;一系列民生投入,体现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正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让中央部门预算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让温暖、幸福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是最直观的反映,也是最具象的诠释。在预算中,“钱花到哪里去”是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等方面,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落实落地。譬如,中央财政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安排118.78亿元、增长14.5%;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用好税收、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一系列举措,反映政府心之所系、情之所牵,是一份沉甸甸、热乎乎的民生清单、幸福账单,势必进一步提振亿万民众的发展信心和奋斗动力,汇聚众志成城、奋跃而上的磅礴力量。
预算公开更细,花钱更重绩效。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每一笔收支,确保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我们就一定能不断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谢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