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好年景 拼出好气象︱婺源:徽风赣韵 流金淌银

三月,婺源县篁岭景区成片的梅花、江湾景区成片的梨花竞相绽放,灿烂如火,艳丽如霞。青山绿水间,梅花、梨花与粉墙黛瓦交相辉映,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爆棚的人气带火了产业,带旺了乡村,带富了村民。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考察时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婺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古村落古建筑传承保护、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收富民共同富裕、基层治理质效提升“六大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县、乡村振兴样板县,努力走出一条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山水起舞
乡村风景美起来
“古树成林,鲜花盛开,碧波荡漾,粉墙黛瓦,炊烟袅袅……”3月,婺源县思口镇漳村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漳村,始建于宋朝,原是四省通衢的徽商古埠,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旅游拍摄,成为远近闻名的摄影村。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婺源篁岭景区
近年来,婺源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目标,通过整合各大村落的生态、产业、人文资源和禀赋,或单打独斗,或村村联手,或与景区联合,打造自然生态型、景村结合型、历史文化型、产业结合型等各具特色的景观村落,有序建设了庆源、诗春、菊径、官桥、游山、冷水亭、玉坦、曹门等一批秀美乡村,打造了一批摄影村、影视村、驴友村、红色旅游村等“零门票”乡村旅游点,进而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实现全域景点联动发展。

婺源启动非遗贺新春活动
与此同时,婺源把徽派元素作为乡村风貌的主色调,唱好保徽、改徽、建徽“三部曲”,采用微改造、小改进、精提升模式,全面实施彩化森林、景化通道、花化乡村、果化庭院、美化全域“五化”行动,打造了32个以秋口镇石门村为中心、辐射联动全域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清代诗人齐彦槐笔下的婺源,如同一幅古韵悠悠的水墨画卷。在篁岭看色彩绚丽的晒秋,在江岭景区欣赏油菜花海,在龙尾村的徽派建筑中听细雨从天井落下的声音……如今到婺源,无论哪个季节,随意走进任何一个村子,几乎都有令人欣喜的景色。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婺源大力建设中国最美乡村,这里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田园错落,村庄星罗棋布,恰到好处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先后吸引了《原乡》《致青春》等400余部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是一座景色绝佳的天然影视城。如今,全县整个县域近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全国唯一的3A级旅游景区,“跟着电影游婺源”成为全域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龙头带动
乡村产业旺起来
油菜花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成名曲”,每年三四月,婺源县10余万亩油菜花海都会吸引八方游客。
来婺源,上春山,赏花海。

婺源江岭景区梯田花海
盎然的春意背后,是这片土地焕发出的崭新气象。从单纯的赏花观景,到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婺源县文化和旅游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旅游亮点,推动乡村旅游由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型升级,从“一季游”向“全季游”提升。把各种元素融入赏花游,让游客在赏花时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油菜花音乐节、国风花田走秀、油菜花田艺术、油菜花丛小火车、江岭云上露营地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升级改造江湾、卧龙谷、灵岩洞、汪口等一批传统景区,高品位开发篁岭、婺女洲、梦里老家、水墨上河等一批投资20亿元以上的新景区,不断强化“生态人文、赣风徽韵、旅居乐游、梦里老家”的独特旅游品牌辨识度和“国际乡村度假旅居目的地”理念。乡村旅游持续创新发展,“赏枫晒秋”“古村民宿”“梦里老家”“最美乡村过大年·非遗贺新春”,成为婺源旅游一个个热门IP。

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
婺源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乡村旅游文旅产业向高而攀、势如破竹。引进洲际英迪格、福朋喜来登等一批国际品牌酒店。培育乡村民宿1100余家,其中获评全国甲级、乙级民宿4家。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280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6.2亿元,分别增长7%、7.5%。篁岭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婺源旅游步入了“双5A时代”。
婺源发挥生态和产业优势,大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自律、海关监管”集约化监管模式,加快建设出口茶叶“大基地”项目,对符合县域统一管理和海关监管要求的茶叶种植基地予以整体备案。除茶叶之外,婺源米酒、婺源皇菊、荷包红鲤鱼、冷水鱼、江湾雪梨、婺源糯米糕等特色产业也日益发展壮大。婺源还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切实盘活集体资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利益联结,以乡村产业大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点绿成金
乡村生活富起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历史上,婺源百姓“靠山吃山”,养成了尊重自然、敬畏山水的生态自觉,留下了“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村规民约和“养生禁示”“封河禁渔”等自治石碑。现如今,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一张张耀眼的生态名片,释放的是“绿色生态”的红利。

珍珠山乡文体旅综合发展
珍珠山乡以“旅游+体育”为发展突破口,先后建设了国际一流山地自行车赛道、古驿道珍珠山环线、全民健身场馆、农耕园等一批体育设施,吸引着各类赛事落地举办,让随赛旅行的运动员和游客体验当地特色民俗风情,也让当地村民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享受体育旅游带来的可观收益。在黄砂村村民汪彩眉家,墙面上喷绘着体操主题民宿字样。走进这栋三层民居,墙面上、楼梯口、房间门牌,随处可见单杠、鞍马等体操技术动作说明以及体操名将的介绍。今年40多岁的汪彩眉说,2018年她办起了这家有5个房间的民宿,一年能赚5万元。
江湾镇篁岭村这个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曾一度陷入发展困境。2009年,篁岭景区通过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致富“三部曲”,仅用3年,就让篁岭村从一个交通不便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小康示范村。近两年来,篁岭景区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12月27日,婺源篁岭景区正式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高达310万人次。村民也从中获益,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最高家庭年收入更是增至50万元以上。更为可喜的是,周边200余户农家乐每户年增收达6万元。“人人腰包鼓、户户喜笑开”,一幅共同富裕的现实版“篁岭山居图”扑面而来。
在不破坏、不消耗自然和文化资产的前提下,“严田·望山生活”以最自然的方式展示古朴村落魅力,发展特色民宿、景观研学、网络直播等产业,使得生态设施得以完善,传统耕作方式得以重现,乡土遗产得以保留,乡村治理秩序得以重塑,促进了产业发展、带动了百姓增收。短短几年时间,赋春镇严田村常住人口增加了54%、户籍人口增加了24%,村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

福朋喜来登酒店等国际品牌酒店落户婺源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唤醒了偏远乡村的旅游资源,拓宽了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芳菲三月,伴随游客纷至沓来,沱川乡理坑村的“理尚往来”民宿常常爆满,民宿业主余啟红忙着招呼客人。民宿投资450万元,有14个房间,旅游高峰时更是一房难求,2024年纯收入近60万元。如今在婺源,像余啟红一样依托旅游走上富裕路的人越来越多。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已突破8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次,占全县总人口近70%。
处处青山流金,遍地绿水淌银。一幅景美业旺民富的幸福画卷正在婺源这个“中国最美乡村”徐徐展开。
洪容辉 单长华/文 程 政 张卫国 綦茗鹏 朱文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