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红心”织就革命老区乡村善治新图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井冈山市睦村乡以“睦邻红心”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构建党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为革命老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以“睦”筑基,织就乡村善治同心网
立足乡名中“睦”字内涵,通过“党员联户网格”“邻里议事堂”等载体,将宗族祠堂转化为矛盾调解室、村口晒谷场升级为政策宣讲台。创新开展“最美庭院”“互助养老结对”等活动,使留守老人帮收作物、邻里代管学童成为新常态,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智慧焕发现代治理效能。打造“傅先辉”调解室,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全乡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12%,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率提升至96%。
二、以“红”铸魂,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组建8支“红心先锋队”,推行党员户挂牌亮诺制度,在环境整治中带头拆违建,在产业发展中结对传技术,使49名无职党员在防汛救灾、农技推广等岗位发光发热。创新构建“一统三入”新模式,吸纳全乡7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12个基地负责人,116余户种植户入会,把各村推选的8名见习干部拉到产业发展实训战场,让见习村干部在奈李产业发展一线上“试岗成长”。设立“红心积分超市”,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量化赋分,形成“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
三、以“治”提效,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全面落实“全要素网格”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发挥网格员发现问题、收集情况、上报汇总的作用,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日常巡查制度。抓实法治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完善综治网格长负责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平安村组巡防等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就地化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设道德讲堂8场次,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60余户,弘扬新风正气。
“睦邻红心”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印证了党的二十大“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的科学性。这种植根红色沃土、彰显时代特色的治理创新,不仅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相融合的山区治理新路径,为革命老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