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出台大学生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检查细则

2025-04-03 05:47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近日,省教育厅会同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大学生培训机构检查细则(试行)》和《江西省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检查细则(试行)》(以下统称《检查细则》),针对快速增长的面向大学生的培训机构与面向中小学生的托管机构,建立起覆盖机构设置、场所安全、从业人员管理、收费等方面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念好监管“紧箍咒”,规范大学生培训和中小学生校外托管市场,全力守护学生安全成长。

  分类施策精准管理 校园周边“小饭桌”纳入监管范畴

  近年来,大学生培训机构与校园周边“小饭桌”等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大量涌现,但由于存在准入门槛不高、监管责任不清等问题,大量机构长期处于无序发展和失管漏管状态,消防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为此,我省自2024年7月起启动全面治理,此次《检查细则》明确界定监管对象:大学生培训机构聚焦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专升本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等培训的机构;校外托管机构主要是受学生监护人委托,利用学校以外场所,在非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接送、就餐、看管、休息等服务的机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则按照国家和我省“双减”政策要求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检查细则》首次明确新兴的AI自习室,参照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

  安全准入划红线 剑指“隐形变异”培训

  尽管现行法规暂未要求大学生培训机构办理办学许可,但《检查细则》强化准入管理:营利性机构需完成工商登记,非营利性机构须取得民政部门的登记证书,提供餐饮服务的必须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检查细则》明确要对两类机构的设置、收费管理、培训内容、从业人员等方面进行检查,特别划定禁止开办的场所,包括(半)地下室、工业厂房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所有运营场所必须通过建筑结构、消防、卫生三重安全认证。同时,提出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数字化监管,实施消防安全智能监管,建设消防物联网,接入全省教育智慧(视频监控)系统,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对两类机构进行实时监管、智能监管,对安全隐患力争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针对两类机构“马甲”下的隐形变异培训乱象,《检查细则》明确不得以教育咨询、科技咨询、技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名义开展大学生培训和中小学生校外托管,特别是不得开展面向中小学生(包括3至6岁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必须严格按照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开展培训和托管。省教育厅校外培训监管处负责人强调,此举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堵住监管漏洞。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违规行为将被依法查处

  治理两类机构乱象,重在斩断违规获利渠道,遏制违规营利行为,让违规行为无利可图。

  《检查细则》提出建立“信用监管+社会监督”体系:开展信用监管,机构信用信息将公开至国家信用平台,建立“白名单”供公众查询,违规机构将面临联合惩戒;针对群众经常遇到的培训或托管机构安全问题、退费难问题等,公众可以根据遇到的问题,向公安、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投诉反映,教育部门也开通了教育热线(96365),有的地方还开展有奖举报,广泛发动群众,实现群防群治。

  “过去遇到机构卷款跑路只能自认倒霉,现在可以查机构信用,投诉也有专门通道。”家长李女士说。

  在两类机构治理中,《检查细则》实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机制和原则,明确开展跨部门执法,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个案检查和双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两类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14个部门既分工负责,又联合查处,形成监管闭环。违规培训和托管行为,不仅会受到依法处罚,举办者(企业和个人)征信也将受到影响,监管部门将检查结果依法及时共享至信用中国(江西)、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中国社会组织信用服务平台(中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从无序生长到规范发展,此次《检查细则》的出台不仅关乎万千家庭的安全期盼,更是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生动实践。当安全底线筑牢,服务质量提升,两类机构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共同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 实习生 袁宵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