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江西开发区“新”在哪?
3月31日,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在广东深圳举行,南昌高新区、九江经开区、上饶经开区等多个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现场进行招商推介……
在另一场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对接会上,景德镇高新区、南昌新建经开区等纷纷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抛出“橄榄枝”,希望加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
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表明,我省开发区正锚定“新型工业化”这一主导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省开发区如何以改革、创新撬动主导产业发展?如何因地制宜“抢滩”未来新业态?跟随记者脚步,一探究竟。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何“新”意?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江西强。工业在江西经济发展中处于支柱地位:对就业的贡献率超过30%,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对投资的贡献率约50%,对研发投入和税收的贡献率更为80%以上。从长远来看,工业仍是江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各级开发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主阵地”,是开拓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发力新赛道的“急先锋”。如何扎实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政策目标看“新”——
2025年1月,我省印发《关于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方向路径清晰、任务措施明确: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路径,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数据增量看“新”——
3月31日发布的《江西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开发区工业指标亮眼:投产工业企业达19081家,较上年增加1036家;工业增加值增长9.0%,实现营业收入40768.4亿元(增长6.0%),利润总额2005.4亿元(增长7.2%);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增至8个。
回望发展历程: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多点开花,千亿元级园区“如雨后春笋”;“低空经济”在景德镇高新区、共青城高新区蓄势腾飞;人工智能产业捷报频传,各级园区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新高地……近年来,我省开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稳健有力。
万亿元级产业,开发区如何撬动发展支点?
3月31日,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在广东深圳举行。在这场推介会上,南昌高新区、九江经开区、上饶经开区管委会代表齐聚现场进行招商推介,助推我省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张、能级提升。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力量。202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1.03万亿元;2023年增至1.08万亿元;2024年突破1.16万亿元……近年来,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营收连续三年站稳万亿元级台阶,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极。目前,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总营收的比重达20.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2%,首位产业地位持续强化。
从全省布局来看,江西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高端PCB、电子装备、电子材料、柔性电子、虚拟现实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延链补链,已培育30个省级产业集群,形成以京九高铁为轴,南昌、吉安、赣州、九江为核心,其他设区市协同发展的“一轴、四城、全覆盖”产业格局。那么,各级开发区如何撬动这一万亿元级产业?
南昌高新区坚持“龙头引领”。自2017年引进深圳兆驰半导体以来,这家LED“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水涨船高”,吸引数十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从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南昌高新区LED芯片产能已跃居全球前三。
吉安高新区以“特”制胜,重点布局数字视听、消费线缆和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打造细分产业集聚区。园区现有电子信息企业1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6家,培育了全球最大无线蓝牙耳机制造商——立讯智造,以及全国最大消费线缆企业——协讯电子,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九江、赣州则实现“节点开花”。九江经开区聚力发展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强化招商、加速项目建设;赣州以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信丰工业园为主阵地,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引进龙头企业,完善“芯屏端网”产业链,推动集群化发展。
向“新”发展,各级开发区如何乘势而上?
当前,江西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我省各级开发区正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稳与进:从“量变”走向“质变”——
贵溪因“铜”而兴,铜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贵溪经开区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升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发展水平的首要任务,立足铜及铜加工、高端线缆线束两大省级产业集群,全力做强高品质电解铜,做优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铜是园区的产业底色,发展铜基新材料是园区未来的重点方向,推动产业转型从量变走向质变。”贵溪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瞄准铜产业链的缺链、弱链、短链环节,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品质最优、配套最全、环境最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贵溪经开区围绕“高端铜材加工及其高端应用”等11个产业链条,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引进电子高性能电解铜箔、压延铜箔等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承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铜产业集群化发展,全方位补链强链。
破与立:产业结构悄然重塑——
2021年8月,抚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落户抚州高新区,涵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及配套四大产业园。2024年,该产业园营收突破4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落地加速了工业转型,重塑了抚州产业结构。”抚州高新区党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落户后,对上下游产业形成显著“虹吸效应”,引进21家关联供应商,总投资145.42亿元,产品覆盖“三电”系统、座椅、冲压件、内饰件等,进一步完善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态。
“铜”链条向高端跃迁,“车”版图加速成型,成为全省开发区向“新”而行的生动缩影。随着我省“1269”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各级开发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夯实铜、锂等传统优势,又培育VR、光伏等新兴业态,更布局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六大前沿领域。
文/邱素凡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