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上栗“辣”何以一味调百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地处“无辣不欢”赣湘交界处的上栗,烟火气里满是“辣”的韵味,在“辣文化、辣产业”持续发力,调出了乡村振兴的“百味图谱”。
“无辣不欢、无辣不成席”,是上栗饮食最显著的特征。从鲜辣醇厚的上栗兔肉,到汁浓味厚的长平黑山羊;从口味丰富的上栗楚山田螺,到酸辣适宜的上栗吉宴……每一道美食都散发着“辣”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辣么爱栗”IP背后,是上栗对“辣”的执着,更是一条从田间到舌尖的乡村振兴产业链。
“辣”味,成为上栗产业发展的独特引擎。依托黑山羊、兔肉、田螺等特色产业,上栗精心打造了一批“上栗辣”美食品牌。上栗兔肉产业,通过探索“规模化”“家庭养殖”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从业农户增收;长平黑山羊养殖规模化企业带动众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殖户,让村民户均增收万余元;上栗楚山田螺推广稻鱼螺综合种养,规模化食品加工企业让田螺食品成为市场“宠儿”;上栗笋干沿用祖辈天然制作方法,成为家家喜爱的辣味下饭菜……这些“辣”味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辣文化”更是上栗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上栗以“辣”为媒,挖掘“辣文化”的历史内涵、精神实质和文化价值,促进其与“花炮文化”“红色文化”“傩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融通。举办“兔燃金秋·辣么爱栗”等美食文化节,搭建多个“辣”消费场所,培育“赏烟花,品吉宴”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发展“红色旅游+ 辣文化”“上栗傩舞+ 辣文化”“研学旅行+ 辣文化”等多元业态。在“辣味”的串联下,上栗的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食品产业、文旅产业协同共进,搭建了一条充满活力与潜力的特色经济链条。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需要更多这种“点辣成金”的智慧,以及“各炒各菜”“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鲜活样本。随着继续深挖“辣”味潜力,上栗必将让“上栗辣”调出更加繁荣的百业,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新篇章。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姚隽)